一、有關微生物群的一些數據
1. 一個正常成年人(按體重70千克、身高1.7米算)身上的細胞總數(除外正常成熟紅細胞,因其沒有細胞核,不算嚴格意義的細胞)大約是3千億左右,而一個正常成年人身上的細菌數量接近4萬億。整體算下來,人體內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左右。所以人體實際上是人體細胞與細菌的共生體。此外人體內還有病毒、真菌、噬菌體、原蟲等微生物,體內病毒的數量更會是體內細菌的10倍數以上。
身體沒有微生物的人是不存在的,每天身體不接觸微生物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人類所涉及的活動范圍內,絕對沒有微生物的地方(包括醫院的所謂的無菌室)同樣是不存在的。以至于有人打趣說:“如果你不喜歡細菌,對不起,地球不適合你,這里是細菌的星球。”
順便說一下,即使是致病微生物,致病也是有條件的,如達不到一定數量級,對人體沒什么危害。有人做過實驗,即使是在我國列為人類三大烈性傳染病之一的病原菌——霍亂弧菌,一次起碼要吃進幾百萬條,才有可能致病。
因此,醫院的無菌室只是基本殺滅了致病微生物或把致病微生物減少到最低致病數量以下范圍。至此,我們算是可以指出,那些以宣傳無菌的商品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和無知。我們可以說,我們要遠離致病性微生物,或者說與人吃穿相關聯的商品要盡量消滅或減少致病性微生物。即使我們做到了與人吃穿相關聯的商品上無任何微生物,并能將它們無微生物包裝,但只要拆開包裝,就會接觸到空氣中的、人手上和物臺上的微生物。何況無微生物的食物、衣服對人體來說,根本就是弊大于利或是得不償失的。
2. 大便干重的90%是細菌。它們主要來自結腸,結腸是人體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方。估計我們的腸道中含有約100萬億個微生物。至今人類能有所認識的腸道微生物,也僅占腸道微生物的30%左右。對絕大多數腸道微生物而言,我們現在幾乎還是一無所知。
3. 我們的口腔在正常情況下,至今明確有700多種微生物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明確的微生物說不定更多,此外人口腔每天都有數量可觀的過客(吃進、喝進、吸進;致病的、不致病的均有)。
4. 接吻十秒就交換了8000萬個菌體。夫妻倆生活在一起、飲食習慣趨同、加上親密行為,導致了兩個人原各自不同的體內微生物群變得趨同。兩人體內微生物群趨同了,夫妻兩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甚至生理狀態等也隨之越來越相似,因而產生了人們常說的“夫妻相”,也有了“不是一樣人,不進一家門”的俗語。當然這觀點還不是最終結論。
5. 有文獻表明,在我們的腸道、口腔、皮膚和其他地方的微生物群中,至少有30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共含有300多萬種不同的基因。我們人類的細胞只包含了2萬~2.5萬種基因,也就是說細菌基因總數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00多倍。
從某種意義來說,細菌豐富的基因等于彌補了一些人類細胞功能的不足。例如維生素B12、維生素K2等的合成就是腸道細菌合成的,人類直接利用的;此外有人測試,如果沒有腸道細菌的幫助,我們每天至少要多吃30%的食物才能滿足人體需求,故有人把腸道細菌說成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
6. 人類平均每天吸入體內的霉菌孢子數量在1000到100億個之間。每平方米土地平均每一天約有8億個病毒落下。每天落在地面的霉菌孢子、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的數量雖暫時沒有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也是天文數字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