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高泓娟)要想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調味料是必不可少的。其實,調味料不僅僅具有調味的功能,在烹飪過程中對于營養素的保護也功不可沒。浙江大學教授沈立榮告訴記者,醋含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怕堿喜酸,如烹炒白菜、豆芽、甘藍、土豆和制一些涼拌菜時適當加點醋,維生素C的保存率會有較大提高。加醋后食物中的鈣質會被溶解,可促進鈣被人體更好地吸收。
沈立榮告訴記者,勾芡可減少維生素的氧化損失,淀粉中所含的谷胱甘肽具有保護維生素C等少受氧化損失的作用,可減少水溶性營養素的流失。烹調中水溶性營養素可溶于湯中,勾芡后,菜肴湯汁包裹在主料的表面上,食用時隨食物一起吃入口中,從而大大減少了遺棄湯汁而損失營養素的可能。
勾芡僅僅是保護營養素的措施之一,沈立榮教授還向記者推薦了以下幾種方法保護營養素。方法一:上漿掛糊。原料先用淀粉和雞蛋上漿掛糊,不但可使原料中的水分和營養素不致大量溢出,減少損失,而且不會因高溫使蛋白質變性、維生素被大量分解破壞。方法二:加醋。由于維生素具有怕堿不怕酸的特性,因此在菜肴中盡可能放點醋,如果是烹調動物性原料,醋還能使原料中的鈣被溶解得多一些,從而促進鈣的吸收。方法三:先洗后切。各種菜肴原料,尤其是蔬菜,應先洗再切,這樣能減少水溶性原料的損失。而且應該現切現烹,這樣能使營養素少受氧化損失。方法四:急炒菜要做熟,加熱時間要短。烹調時盡量采用旺火急炒的方法,因通過急炒能縮短菜肴成熟時間,從而降低營養素的損失率。據統計,將豬肉切成絲,用旺火急炒,其B族維生素的損失率只有13%,而切成塊用慢火燉,損失率達65%。
最后沈立榮提醒消費者,要慎用堿,其能破壞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因此,在焯菜、制作面食時,最好避免用純堿(蘇打)。
詳見今日中國食品報第3版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監制:劉艷芳 編輯:孟 杰
版式:耿科研 審校:周冬梅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天。安全的食品代表著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尚的生活品質。
更多請微博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