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負重關節,是人體站立和行走的主要部位,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和半月板構成,最外面有關節囊,膝關節主要運動方式是屈膝和伸膝。
下肢股骨干骨折、股骨踝上骨折、髕骨骨折、脛骨骨折比較常見,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極易發生,術后膝關節活動受限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主要與膝關節內外組織粘連及術后制動時間過久有關,通常膝關節固定處于伸直或者微屈位超過4周,就會引起膝關節和肌肉的攣縮,就像一個生了銹的螺絲,無法動彈,導致膝關節活動范圍變小,膝關節活動受限。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下蹲困難,行走步態改變,帶來了很多不便。
對于膝關節活動受限要明確病因和疼痛性質,明確指向性的治療方法,是緩解疼痛還是牽引關節,還是處理肌肉攣縮問題,而膝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系統及時的康復治療能促進關節囊分泌滑液,使關節面保持潤滑,營養關節軟骨,防止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康復過程中膝關節活動度,周圍肌力,整體平衡的恢復都很重要。通常采用物理治療,中藥治療,手法松動術,康復訓練等治療方法。
1
物理治療
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脈沖超短波,推拿按摩等物理療法。
臨床上將康復訓練與推拿按摩治療膝關節活動受限,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推拿能夠解除肌肉痙攣、舒筋活絡,恢復正常的解剖位或功能位。
2
中藥熏蒸
藥液的適宜溫度在35度到40度之間,要掌握好藥的溫度避免燙傷。
溫熱對肌肉僵硬有軟化作用,配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藥物可以改善膝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癥水腫,解除肌肉痙攣,關節粘連得到改善,恢復膝關節正常的生理功能。
3
手法松動術
膝關節松動對于膝關節功能障礙,改善膝關節活動度有一定的療效和作用,用滑動和長軸牽引的方法能有效的讓關節囊松弛,將關節面的滑動、滾動、旋轉與關節周圍軟組織拉伸和肌肉抗阻訓練結合。
可上下左右推動髕骨進行松動,同時放松股四頭肌,如果對于患側腿髕骨位置把握不準,可以參考健側腿髕骨的位置;
膝關節活動范圍在0到90°時,患者患側腿垂下床沿,治療師將患側腿擺于休息放松位置,用腿夾固定患側腿膝關節和大腿,推動膝關節另脛骨平臺向后滑動。
膝關節松動術后臥位和坐位屈膝的角度都增大,不過在關節松動術后有必要對患者進行20分鐘左右的冰敷處理,防止粘連、痙攣的組織腫脹和滲出液增多。
4
康復訓練
持續被動康復期(CMP)訓練
CMP是關節功能持續被動活動的康復技術,可以減輕膝關節及周圍組織的疼痛和腫脹,防止膝關節僵硬,增加膝關節活動范圍。
CMP的作用原理是帶動膝關節受限的患肢做持續的被動屈伸訓練,加快關節潤滑液的擴散,改善膝關節的攣縮情況。
主動屈伸訓練
練習以下兩個動作加強膝關節伸屈力量,通過主動收縮肌肉(在肌力允許的范圍內可適當增加阻力),利于攣縮的肌肉恢復肌力,對膝關節力量的恢復有很大好處。
患者坐于床邊或椅子上,練習伸小腿
俯臥位下屈小腿練習
由于膝關節固定的時間久了后,患者的步態會發生變化,通過對患者步態的矯正訓練也可以加快膝關節受限后的功能恢復。重心偏向健側腿后,步態改變,可以訓練患側腿在原地來回做邁步訓練,將支撐期變長,步幅變大。
小康還為大家收集了
4種簡單方便的膝蓋保護操
平時多家鍛煉,對身體也是極好的
1 雙腳開立,略寬于肩。
2 后背和頭部貼緊墻壁。
3 靜蹲角度要深,深到從自己的視線穿過膝蓋幾乎看不見自己的腳尖。
4 時間初期60秒,有基礎者120秒,每次訓練3組,組間休息60秒。
蹲之所以經典,因為簡便易行而且效果明顯,把靜蹲運動變成像平板支撐一樣全民流行的運動,那簡直是極好的。
坐椅子是訓練大腿股四頭肌離心收縮力量的很好的動作。
1 單腳站立。
2 單腿屈曲,利用腿部力量使身體穩定的坐于椅子之上。
3 坐穩后腿部發力,恢復站立姿勢。
可以很好的刺激股四頭肌,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1 雙腳站立,腳跟踮起至最高。
2 初期手扶椅子或墻壁,雙膝屈曲,緩慢下蹲。要求同時踮腳姿態不變。
3 下蹲至最深,膝蓋不要有腫脹擠壓的感覺。
4 下蹲后站立到起始姿態。
5 每次10次4組。
很多膝關節疼痛是由于膝關節內外側力量不均衡。而直膝收縮是訓練股四頭肌內側頭很好的方式。
1 坐于椅子上,伸出單腳。
2 膝關節伸直,腳尖向身體方向勾起。
3 盡力收縮股四頭肌使膝關節伸直10秒后放松,并屈曲膝關節1次。
4 重復6次10秒鐘訓練為1組,每次訓練進行4組。
參考文獻
[1].董鳳權.康復治療對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療效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07,15,3:78-79.
[2].凡銘光,何苗利.膝關節術后活動受限的康復治療,運動康復,2015,6,115:8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