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找到一位智者,請求智者告訴他能快速帶來財富的一種方法,智者告訴年輕人,
在東海的海灘上有一塊雞蛋大小的彩色寶石,價值連城,是人世間的無價之寶,
得到它你富可敵國,但前提是它隱藏在海灘的鵝卵石里,
你得一塊一塊的去找,我只能告訴你它的大致范圍,
這塊石頭顯著的特點是彩色的。
年輕人告別智者,高興的到東海海灘找寶石去了,年輕人每撿起一塊石頭,只要不是寶石就會順手扔進大海,以避免重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扔進大海的石頭不計其數,但還是沒有他想要找的彩色寶石。
這天上午,陽光明媚,年輕人撿起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在陽光下發出五顏六色的光,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寶石。
可他順手把千辛萬苦找到的寶石也扔進了大海,因為多年來他已經習慣了把撿到的石頭扔進大海……
故事是否真實并不重要,但由此帶給我們思考:
習慣究竟對我們的成長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陶行知說:
“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
的確良好的學習,生活,思考和行為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綜合素質,且受用一生,相反,壞的習慣一旦養成也會貽害終生。
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01
注重家庭教育
在我國,有各種各樣的等級證書,如計算機證,英語證等,但就是沒有父母證。
相當一部分父母在怎樣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方面是缺失的,孩子生下來,一部分父母只想著孩子身體健康就行,至于學習和培養習慣是學校的事。
孰不知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既是老師就對孩子的習慣的培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的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家長的成長速度要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不斷學心,不斷進步,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進入大學以前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是全方位的,衣,食,住,行及意志,學習和性格等各方面要面面俱到。
02
身教大于言傳
陪孩子寫作業是大部分家長最頭疼的。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我們家長要求孩子寫作業時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試問,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家長在干什么呢?有的看電視,有的在打電話,更有甚者還在視頻聊天。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喜歡寫作業的,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是喜歡學習的。
學習雖然是苦中有樂,但過程是痛苦的,孩子天生都喜歡玩,喜歡看動畫片。
要想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就要營造一種專注學習氛圍,在孩寫作業的時候,關掉電視,放下手機,走進書房,拿起自己喜歡的一本書閱讀,陪伴孩子學習。
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闡述什么叫專心,也讓孩子從你身上看到前進的動力。
03
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和行為規則
《麥田里的守望者》告訴我們: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在管與不管之間守望,
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以及怎樣管,真是需要我們每個家長及老師仔細研究的。
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不得也慢不得。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可以根據每個年齡段制定相應的生活和學習制度,一定要功實可行!
例如幾點起床,誰收拾那些家務等,都可以明確到具體的時間和具體的人,然后全家一事同仁,家長起到帶頭的作用,持續的堅持下去。
04
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
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動態,孩子在學校里學的知識要檢查,包括書寫,學習態度各方面。
學校有孩子的朋友,朋友多了雖然路好走,但孩子對朋友沒有鑒別能力,容易跟著朋友學習一些不良的習慣。
敏銳地發現孩子不良行為的苗頭,及時教育,及時矯正,不讓不良行為發展成不良習慣。
教師與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說謊、第一次罵人、第一次不做作業等……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05
溝通能解決一切問題
孩子小的時候,理解能力不強,對家長和老師的一些要求不理解,別的孩子周未都可以睡個自然醒,為什么我要6點起床呢,可以試著先讓孩子去執行,雖然他很不樂意,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
但當他形成習慣,感覺到6點起床比8點起床還要輕松,并且有更多的學習時間。他們最終會理解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做為家長和老師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和忍耐力,耐心和給孩子講解,其實孩子更需要和大人的溝通,也需要大人的理解和支持。允許孩子犯錯,但絕不允許重復犯錯。
習慣可以引領我們自動做事。
好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改變固有的不良習慣是痛苦的,要和自己長期形成的不良行為做斗爭。
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
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
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好的習慣也為學生將來的前途與命運奠定堅實的基石。
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多年以后,你會感謝曾經努力的自己!
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中小學生聽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