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曉白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
“我們的心是不斷變化的,當緣盡了,就瀟灑地放手。不僅對物品,對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這樣,這就是斷舍離的愿望。”
這段話,有著非常強的警醒作用。
女人,為什么大多數活得不快樂?原因之一,是太感性,不能“斷舍離”。
她們的前半生,是在紅塵中做加法,把愛恨纏綿、人事紛爭、成敗得失一一經歷。
幸運的,得償所愿、恣意瀟灑;不幸的,求而不得、徒增煩惱,一邊苦自己,一邊怨他人,在執念中把日子過得灰頭土臉。
其實,人這一生,只活短短三萬來天,如果不快樂,難免太蹉跎。
解決之道,就是坦然面對,來一場“斷舍離”,做做減法,把那些愛過、恨過、執著過、憤怒過的人和事,斬斷、舍棄、放手,清空亂麻、去繁就簡,然后,修一顆淡定和從容的心,過好余生每一天。
不悔過去的事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對了的,是幸運;錯了的,算失誤;得到了,是福氣;失去了,是遺憾。
所有的經歷,過程代表狀態,結局決定終局,但,無論好壞,都只是一種選擇,無關“后悔”。
莫文蔚在經歷過三段感情后,依然溫柔從容,把那一段段以遺憾收尾的愛,統統化為了對前任們的感恩。
周星馳被娛樂圈批判時,她主動站出來為他說話;馮德倫跟舒淇結婚,她大大方方送上祝福。這個通透的女子,沒有求到朝暮相對,卻依然對舊人心存慈悲,讓人敬佩。
三毛,披長發、著白裙、逐黃沙,流浪14年,走過54個國家,以48年的生命,活出了世人十世的風采。
面對旁人的不解,她表達了自己的不后悔:“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
人們常常說:早知今日,悔不當初。但這世上,最難買的,就是“后悔藥”。
因為,“后悔”是不斷提起,煩惱重重;是原地打轉,一身泥濘;是念念不忘,沒有回響。
而那個追“悔”的人,則是活在今天的對立面——過去,這叫人如何能夠快樂?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意思是,努力了便問心無愧,努力了便不必后悔。同理,只要曾經盡興,并且有所斬獲,那所有的過往,都將被賦予意義,而不是一文不值、令人追悔。
哲人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未到來,與其在后悔中,讓沉重的包袱絆住前進的步伐,不如汲取往事中的正面力量,滋養自己奮力向前。
對過去,只感恩、不后悔,是走向快樂人生的第一步。
不愛離開的人
有句話說,你總要接受這世上突如其來的失去,比如:灑了的牛奶、遺失的錢包、斷掉的友情、走散的愛人。
確實如此。有時候,人與人的相遇就像是流星,雖然能在瞬間迸發出閃耀的火花,但命運安排的結局,多的是匆匆而過,少的是長長久久。
這個觀點很讓人神傷,但貼合現實。
電影《前任3》中,戀愛5年的孟云與林佳因瑣事吵架,一個以為對方不會走,一個以為對方會挽留,最后,戀情告終,兩人都沒有再回頭。
電視劇《青春斗》中,晉小妮談了3次戀愛,次次都沒有走到最后,即便她以割手腕來博同情,但發過去的照片,換來的只是一個紅色感嘆號。
影視作品中尚且是這樣,現實生活中,緣分更稀薄,“永遠”更稀少。就算你優秀、上進,但走著走著,對方還是會在某一天告訴你,TA要離開你了。
你像是在一瞬間被人抽走了所有精力,屈辱、難過、沮喪,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你甚至覺得,你還在愛著,你要去求復合。
但其實,無論多么痛苦,你都會熬過去的,在時間的加持下,你終將會明白:對的人,就是來了再也沒有走的人;好的感情,不光給你心動,還給你心安。
所以,與其為逃跑的人蹉跎心意、沉淪情緒,不如撒手釋懷,道聲:“再見,好走不送。”
張小嫻曾說: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不是自私、多情、野蠻、任性,而是偏執地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凡是輕易離開的,都不算是真正的緣分。那個提前走掉的人,就讓TA停留在過去,不要再去發生交集了。世界上有趣的靈魂那么多,沒有人值得你困頓一生。
對中途散場的愛情,只揮手再見,不苦苦留戀,這是走向快樂的第二步。
不違自己的心
武則天曾下令百花在一夜之內全部盛開,在眾花屈服時,唯獨牡丹嚴守花信,不違時令,擴旨不發。這就是“不違本心”的典范。
人如果能像牡丹一樣,不屈從雕琢、不違逆內心,只遵從己愿,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人生,就會活得輕松很多。
三毛剛到西班牙留學時,牢記父母“出門在外,凡事忍讓,吃虧就是便宜”的叮囑,把善良發揮到了極致,幫舍友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但沒想到,時間一長,舍友們得寸進尺,拿她當免費傭人使喚,什么鋪床、打掃衛生、打水等等事情,都理直氣壯地吩咐她做。
后來,三毛聽從內心的召喚,把“不適”化為了反抗,才贏得了舍友的尊重和友誼。
張愛玲的生母黃逸梵,也是個不違本心的女子。
她愛好一切新潮事物,學油畫,學唱歌,學做手袋和皮鞋,樣樣拿得出手;她善交際,與胡適同桌打牌毫不怯懦,做尼赫魯姐姐的秘書也能應對自如。
除此之外,她還追尋詩和遠方,61年的生命中,她從28歲開始就一直處在旅行的狀態,走遍了大半個地球。
甚至,她還是民國時期第一個主動離婚的女子,在婚姻維持15年后,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丈夫分道揚鑣。
不違背本心,只遵從內心,不刻意,但也不張揚,只自由自在、瀟瀟灑灑,這樣的女人,注定活得真實、愉悅。
生活就像是照鏡子,你怎么對它,它就回你一張相同模樣的臉。如果你潦草應付、麻木違心,那么終會有一天,它給你結出酸澀的果子,你只得咽下,還不能申訴。
所以,喜歡的,就去爭取;鐘情的,就萬萬珍惜;渴望的,就好好努力。
生命并不來日方長,未來就在眼前,活成獨一無二的樣子,才是最美麗。
對內心的渴望,不抑制,去達成,這是走向快樂的第三步。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生而為人,不悔過去的事,是與往事和解;不愛離開的人,是對舊愛的成全;不違自己的心,是對人生的把控。
學會給生活做減法后,我們都是有智慧、知取舍、懂放下的女子,也必然是幸福的女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