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5月13日
喬治·布拉克出生
布拉克
說到立體主義,如果知道的人肯定腦海里一下子就彈出了畢加索的名字,大概就是這么個樣子→ →
創作中的畢加索
很多時候,同一時期浮現出來的藝術家,雖然創作出類似的作品,但在市場上卻收獲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每一個馬蒂斯背后都有一個德蘭,而每一個畢加索身后都有一個布拉克。
畢加索和布拉克
布拉克年輕的時候其實還是很主流地跟隨印象派的步伐邁向畫壇.1905年野獸派在畫壇突然冒出了頭,我們的布拉克看著覺得太新奇了,作為一個時髦的先鋒藝術家,他興沖沖地加入了野獸派繪畫運動,可是畫風不一樣怎么做朋友,野獸派以色彩濃烈,筆法奔放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布拉克的風格簡直是畫壇的小清新。
除了用色上還算鮮艷猛烈外
他的基調可以說一點也不“野獸”
無論是裸女還是風景畫
看起來都如此輕柔溫暖
1907年,畢加索創作了《亞維農少女》,這算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當時硬氣了很大的影響,當然不是什么好的影響,雖然受到很多嘲諷,但真正的朋友就是不離不棄,他的好朋友還把當時的青年畫家布拉克介紹給了畢加索,而我們的布拉克恰好前陣子還看了保羅·塞尚的畫展,一下子就覺得這幅《亞威農少女》打動了他的心,他不但看明白了畢加索所描繪的四度空間,還深表贊同,兩個志同道合的伙伴就這么走在了一起。
亞威農少女
從那之后,喬治·布拉克的繪畫創作開始圍繞著他對于幾何和同步透視的興趣而展開,不再是簡單的畫,而是帶有實驗目的以及自身理解的作品,1908年,他帶著6幅風景作品參加了當時的秋季沙龍展,每幅畫都是純粹的幾何構圖,被當時評審員之一的馬蒂斯稱為“小立方體”風格,自此算是確立了立體主義這個金字大招牌,同時也把畢加索吸引到了這個小team中。
布拉克和畢加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風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放在一起很難分清是誰畫的,比如說→ →
布拉克的作品 和畢加索的畫像不像
而且他們兩個都偏愛畫樂器,所以樂器和樂譜在其作品中尤為多見。作于1909—1910年的油畫《曼陀鈴》,是布拉克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一件代表作,在同一時期畢加索的畫中也曾出現這種樂器。
布拉克 曼陀鈴
畢加索 女人和曼陀鈴
1910年,布拉克曾在一幅題為《小提琴及水罐》的靜物畫上端,以逼真畫法畫了一顆釘子,從而使這幅畫看上去像掛在這釘子上一。
小提琴及水罐
晚年的布拉克,風格變為更加個人化生動化經變性和具象派的人物形象他與版畫大師奧爾多·克羅默蘭克合作創作蝕刻版畫《鳥的秩序》,如今也是一個很熟悉的標志,其實很多人都看到過,只是沒有人會像過去知道是誰創作了這個圖形。
布拉克的珠寶設計也可以看到這個熟悉的小鳥圖案
這幅畫一經展出,很多畫家都開始模仿他,他算是對立體主義運動早期的大多數重要的技法“發明”都作過貢獻。之后布拉克就開始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畫面,還在畫中畫出足以亂真的假木頭和假大理石,他是第一個在畫面上使用了文字和油彩刷,引進了模仿木紋和大理石紋的過渡法,在顏料里摻進沙子和其它成分以產生各種肌理效果,最后又發明了貼紙法的人。
窗檐
桌子上的胡安格里斯吉他
棋手到了中后期兩人之間的風格差異就明顯了,而實際上布拉克的影響并不比畢加索小,而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的,所以,請不要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