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漢族名點。相傳,1876年清光緒年間,從順義來北京的姚春宣夫婦在北京東安市場擺了一個做火燒的小食攤子,姚氏夫婦做的火燒與眾不同,他們用手工將豬肉切肥剁瘦成米粒狀,加進蔥姜末,用清水打餡攪拌至粘稠,然后用清水和成軟面,搟成薄皮兒,里面裝上拌好的餡,折成長條形,放在餅鐺里用油煎?;馃搴煤螅伾瘘S,咬一口外焦里嫩,味道鮮美可口。一來二去生意越來越火,夫婦倆索性開了一家名叫瑞明樓的小店,專門經營褡褳火燒。一時,名噪京都,成為北京家喻戶曉的名食。
豬肉大蔥、豬肉茼蒿、豬肉茴香、豬肉韭菜、牛肉大蔥、素餡,六種不同口味。論兩賣,一兩三個。果然與眾不同吧。
竹簡做成的Menu,點餐時小編猶如皇親國戚,現在老百姓都可以享受了。
青花瓷襯托著色彩鮮艷、做工精致的各種或葷或素的涼菜。老北京吃火燒也是有講究的。
各種小菜配著火燒,去除了油膩感,葷素搭配、營養到胃。
這不是一家普通的火燒店:魚香肉絲、宮保雞丁般經典川菜;紅燒帶魚、素三鮮般家常小炒;蔥燒海參,香烹南美蝦般接地氣的海鮮,應有盡有。
精致的店里,隨處可見著名畫家吳冠中的名畫。
實木桌椅、青花瓷餐具,讓小資吃火燒都能吃得很有情調。
往二樓處去,看見這朱門銅鎖,不知又是怎樣一番感受。
這葫蘆的出現,福祿壽盡收其中。小編非常喜歡葫蘆,沾點這貴氣吧。
老北京的物件,感覺像吃著火燒聽說書了。可是,小編在哪坐合適呢?
竹簾的隔斷,用京劇生旦凈末臉譜區分。處處透著老北京的氣息。
剛上桌的褡褳火燒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老北京吃褡褳火燒時,配用火腿和豆腐條制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回味無窮。
京都府褡褳火燒即將推出老北京名小吃:炸素灌腸、炸咯吱、芥末敦兒、紅糖麻醬火燒。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