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文化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鄉村文化建設,通過送戲下鄉、電影下鄉、科技衛生下鄉等活動,通過農家書屋、文化大院、鄉鎮文化站建設,以及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改善了鄉村文化發展條件,維護和規范了鄉村秩序,有效促進了鄉村文化發展。
同時,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需求強烈與供給不足。一方面鄉村公共文化活動日趨減少,以前為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廟會、唱戲等民間優秀文化活動逐漸衰弱,而國家主導的送戲下鄉、電影下鄉等供給數量和質量與農民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設施供給不足,傳統文化陣地年久失修,正逐步消失。二是組織管理體制不順。首先各級領導對鄉村文化認識不清、重視不夠。不少鄉鎮、村干部對鄉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其次管理體制不順,職能錯位,農村文化工作不能正常開展。三是隊伍缺失。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缺乏專業人才,阻礙了鄉村文化發展。四是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一方面以婚姻、孝道為代表的家庭倫理呈現微幅衰退,禮貌謙讓、誠信善良和勤儉持家等社會道德規范急劇滑坡,另一方面封建迷信開始活躍,打麻將、斗地主等賭博之風禁而不止,邪教傳播有一定市場。
轉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文化先行。
一要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體的思想文化建設,通過媒體廣播、網絡、節日歡慶、學校教育、文化服務等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信仰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農民的道德規范、公共文化活動及日常生活之中。
二要加強以道德倫理、公共規則、公共輿論為主體的制度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道德為引導,面向農民心靈,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與國家目標價值、社會利益相融合的制度化、可操作化的宣傳、教育、獎懲、評價機制等村莊道德調控體系。引導村莊形成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公共輿論,強化農民道德自律意識,遏制鄉村道德滑坡和倫理失范。在公共輿論的基礎上輔之法律制度,對于嚴重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將其納入法律規范體系,打擊各種危害社會倫理風氣的違法犯罪行為,以此匡扶正義、懲惡揚善,從而培育好與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相融合的法制環境。
三要加強以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組織、文化人才為主體的物質文化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組織建設,引導農民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大力扶持和發展鄉村傳統優秀文化活動形式,如秧歌、廟會、社火等民間、本土活動,構建新型內源式鄉村文化建設模式。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體制,以促進農村文化服務均等化為導向,優化鄉村文化服務的財政投入結構,明確各級政府在農村文化服務供給上的權力和責任,做到工作上有位置,內容上有安排,資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標,措施上有保證。培育鄉村文化管理人才、經紀人才和民間藝術人才等。通過這支隊伍,帶動農村文化進城、城市文化下鄉,激活鄉村文化市場,積極培育和引導農民的文化消費觀念。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