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亡楚者誰。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歷史,有太多的王朝興衰,朝代更迭。而皇帝在朝代更迭中往往扮演著最顯眼的角色,舊皇覆滅,新皇登極。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各個大一統王朝的亡國之君,以史為鑒,看看作為亡國之君的他們,下場如何。
歷史賦予了大秦太多的東西,雄主、謀士、鐵騎、猛將,大秦完美的利用這些因素,奮六世之余烈,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最讓人充滿遐想的王朝。可惜,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繼承人問題上沒有干凈利落,最后被胡亥奪得皇位,賢能的公子扶蘇卻自盡身亡。于是,巍巍大秦,便在無能無知的胡亥手中逐漸走向滅亡。任用趙高,濫殺無辜,無知無能,將一個曠世帝國三年而亡,最后反被趙高所殺,實在是自作自受。
漢朝代秦而立,雖有些曲折,經歷王莽之亂,卻也延續了四百多年,以漢為名的華夏子孫從子生生不息。漢朝可謂居功至偉。不過她的末代皇帝卻不甚好過。漢獻帝自從繼位為帝那天,他的人生就從來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被各路諸侯視為掌中玩物或是號令天下的棋子。直到他禪位給曹丕的那一刻,或許他才真正做了一回真實的自己。四百年的江山,最終亡在了劉協手中,也怪不得他,天下大勢使然。而劉協禪位后,是位山陽公,直到魏明帝青龍二年方才逝世,壽終正寢。這位手不由己的大漢天子,最是令人唏噓。
晉朝或許是中國歷史上讓人指摘最多的王朝。無功掌權,得國不正,霍亂國家,這些都成為人們指責她的原因。在公元420年,東晉最后一位皇帝司馬德文向劉裕禪位之后,這個充滿爭議的王朝終于落下帷幕。之后,司馬德文被貶為零陵王,但是僅僅三個月后,便被劉裕派人用棉被悶死。司馬德文也算是一位身不由己的皇帝,令人同情。
隋朝和秦朝何等的相似。都是結束了數百年的亂世,都有一個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都開創了影響后世的重要制度,都建造了舉世聞名的龐大工程,還有一點,皆是二世而亡。隋煬帝楊廣速來以暴君之名見諸史冊,他橫征暴斂,勞民傷財,雖說是功在千秋,卻也讓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所以說,隋煬帝楊廣也是自作虐,不可活的典型代表。
這也是一個被命運、被天下大勢所左右的短命皇帝。大唐在經過安史之亂后便一蹶不振,到了唐末更加混亂腐敗。黃巢叛將朱溫在征討黃巢起義軍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唐末最有實力的節度使之一。他在洛陽殺掉唐昭宗李曄,隨后立非唐系的李祝為帝,年僅13歲。朱溫暴虐成性,動輒殺人,身為皇帝的李祝也活得戰戰兢兢。果不其然,三年后,李祝被廢,朱溫建立后梁,再一年后,李祝被朱溫鴆殺。年僅17歲。
羸弱的宋朝跌跌撞撞,還是走到了最后。公元1279年,被逼到絕路的南宋在廣東崖山與元軍展開最后的決戰,史稱崖山海戰。最后,宋軍大敗,左丞相陸秀夫不忍“靖康之恥”再度出現,悲憤之下,背著年僅8歲的幼帝跳海而死,隨即,不忍降元的十萬軍民也相繼跳海殉國,宋朝宣告滅亡。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下,即便是那些心懷壯志的大人也無能為力,何況這個只有8歲的小小孩童?只能是在史書上留下一記沉重的嘆息。
元順帝的名字在蒙古語中意為“鐵鍋”。這位黃金家族的子孫,沒有繼承到半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卻是個實實在在無能之君。當朱元璋的大軍殺往大都的時候,他仍舊在一味享樂,不做絲毫抵抗。最終也只是以逃跑告終,實在是個窩囊皇帝,與其黃金家族的名號實在太不相稱。元朝滅亡僅兩年,元順帝就病逝于應昌。
崇禎皇帝初繼位時,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大明。前幾位皇帝的無作為,還有朝政的腐敗,內憂外患,已經讓這個延續了三百年的帝國奄奄一息。崇禎革除閹黨,整頓朝政,他實在是想有一番作為,去拯救他的大明王朝。可惜,他求治心切,剛愎自用,雖然最后下罪己詔反思罪行,但已經無力回天。當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崇禎帶著滿心的不甘和愧疚,自縊于煤山,披頭散發,無顏面對地下先祖。或許,崇禎是最值得同情的一位皇帝。
這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其著名自傳《我的前半生》講述了他極具戲劇性的人生經歷。1967年,溥儀病逝于北京。其實,他的一生,也充滿了無奈。
各位看官,你們對于這些帝王的評價如何呢?在你們心中還有哪些亡國之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