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焦達峰(1886-1911)烈士。字鞠蓀,湖南人。早年入瀏陽高等小學/長沙高等普通學堂預備科學習。后加入,參加1906年萍、瀏、醴起義,任起義軍將領李金奇的參謀。失敗后逃亡日本,入東斌學校學軍事。不久加入,任調查部長,專事聯絡會黨。1907年8月,與鄧文翚、劉公等組織,為同盟會外圍組織,改同盟會綱領中的“平均地權”為“平均人權”,以便聯絡會黨。1909年先后在、設立共進會機關部,開展革命活動。1911年10月10日后,他首先響應,發動長沙起義,光復湖南,被推為都督。10月31日,立憲派發動兵變,他與副都督同時遇難。
生平
1887年1月16日 出生于中國湖南省瀏陽縣龍伏鎮焦家橋。
1899年 入瀏陽縣小學就讀。
1902年 加入洪福會,開始參與會黨活動。
1903年 入長沙高等學堂游學預備科學習日文,并在華興會的東文講習所學習,后加入華興會外圍組織同仇會,與、等交往密切。
1904年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
1905年 在加入同盟會。
1906年 任同盟會聯絡部長,負責聯絡中國地下會黨,將同盟會活動范圍由南方沿海推進到長腳流域。同年回中國參加萍瀏醴起義,任李金奇參謀,起義失敗后返回日本,組織四進社。
1907年 在東京東斌學堂學習軍事。與、等成立共進會,將同盟會宗旨中的“平均地權”改為“平均人權”。
1908年 回到中國與孫武等謀劃兩湖軍事暴動,創建共進會湖南總堂,任龍頭大哥。
1911年4月 圖謀響應廣州黃花崗起義,未果而避居武漢。
1911年10月22日 與陳作新率湖南新軍最先響應武昌起義,攻占長沙,次日建立湖南軍政府,被推舉為都督。
1911年10月28日 派出援鄂軍從長沙出發支援武昌。
1911年10月31日 被從邵陽趕到長沙的新軍第50協第二營管帶梅馨殺害,同一天陳作新也被殺害。隨后梅馨迎立譚延闿任湖南都督。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在南京追授焦達峰大將軍銜,遺體安葬于長沙。
革命事跡
光緒三十二年(1906),萍瀏醴會黨醞釀起義,黃興派焦達峰回國聯絡。他先回瀏陽,后到醴陵,擔任哥老會首領李經奇的聯絡參謀。李被清兵追捕溺死后,焦達峰再到日本,進入東京東斌步兵學校。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共進會在東京組織實行機關,焦達峰被推選為湖南都督。十二月到漢口,與革命黨人商設湖北共進會。當時,長江流域眾會黨各樹一幟,不相統屬。焦達峰便以“共進會中華山”名義促其統一。宣統元年(1909)初,縣人、劉肯堂到漢口銷售布疋,捐出布款資助革命。焦達峰化名左耀國,與周、劉同回湖南,運動各縣會黨統一行動。眾推焦達峰為首領。
宣統三年(1911)春,焦達峰準備響應廣州起義。旋因起義失敗,遂避走漢口,與湖北共進會孫武、居正等商議兩湖起義,訂下“長沙先發難,武漢立即響應;武漢先發難,長沙立即響應。”的盟約。
這年五月,反對鐵路國有的風潮席卷湖南。焦達峰急回長沙,與革命黨人、新軍排長陳作新等商定起義方略。決定由陳負責運動新軍、焦負責調集會黨合力起義。
焦達峰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13日,焦達峰才得到消息。因急于踐約,遂定23日在長沙舉事。事泄,湖南巡撫余誠格決定搜捕革命黨人。焦斷然把起義時間提前到22日,自統新軍攻小吳門,陳作新攻北門。清巡防營猝不及防,巡撫慌忙逃走。新軍兵不血刃,起義成功。當即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焦、陳分別被推為正、副都督。旋清廷派軍南下反撲,武漢危急,向湖南求援。焦達峰先后派第四十九標、五十標軍赴鄂助戰。
先此,以為首的湖南立憲派,投機革命,企圖坐享成果。后來焦達峰被推為都督,譚延闿心甚嫉恨,乃一面操縱成立參議會,以削弱都督權力,一面散布謠言,說焦“貪污軍餉,利用會黨排擠新軍”,煽動舊軍官反焦。同盟會員譚人鳳勸焦警惕立憲派陰謀,采取適當對策。焦達峰卻認為“理論應如此,而事實或有窒礙”,且說:“我認為種族革命,凡我族之附義者,不問其昔為官僚,抑為士紳,余皆容之。”
焦達峰分兵援鄂之際,譚延闿幕后指揮舊軍官梅馨,乘機發動變亂,于31日刺殺任職僅10日的焦、陳。焦年僅24歲。譚延闿取得都督職位后,假裝正經,一面揚言追查兇手,一面盛斂焦達峰,禮葬于岳麓山,并立其銅像。劉人熙題墓碑,曰:“瀏水墮淚之碑”。
焦達峰墓
焦達峰墓
焦達峰墓,位于禹王碑下方。1916年10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墓冢及塋地均以花崗石鋪砌。墓呈圓形,平頂,立漢白玉碑三通。主碑刻楷書“陸軍上將光復湖南大都督焦公達峰之墓”,左碑刻:“故都督生于清光緒丙戌年十二月二十三申時,薨于中華民國紀元前一年,辛亥九月初十日未時,安葬岳麓山主嶺上,坐向戌山辰兼辛乙”;右碑刻:“嗣子傳統,中華民國元年十月五日豎”。
墓上方立有劉人熙題書“瀏水墜淚之碑”一通,兩旁刻嵌字聯:
達向九霄云路近;
峰連五岳眾山低。
外圍石柱,其入口石欄刻聯:
大翼垂天九萬里;
長松拔地五千年。
原鑄有銅像一尊立于墓前,“文化大革命”中毀。1983年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點擊加載更多
加載中...
辛亥百年人物(一) 展開收起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