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正式建立樂府官署,由精通音樂的李延年充任協律都尉,負責制定樂譜和訓練樂員,同時大規模地搜集民歌配樂演唱。樂府官署的設置,使漢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漢代文人詩壇特別冷落的情況下放射出異常絢爛的光彩,從而形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繼《詩經》、《楚辭》之后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漢樂府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些詩揭露了官僚貴族的豪奢與殘暴,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現了漢代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傳達出被壓迫人民憤怒反抗的呼聲。如《相逢行》、《婦病行》、《東門行》等;有些詩反映了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如《十五從軍征》、《戰城南》、《飲馬長城窟》、《古歌》等;有些詩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愛情和棄婦的痛苦哀怨,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蕪》、《白頭吟》、《怨歌行》、《孔雀東南飛》等;還有些詩反映了社會動亂給人們帶來的不幸,如《枯魚過河泣》、《烏生》等等。在藝術上,漢樂府民歌多采用敘事的形式,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孤兒行》、《陌上?!贰ⅰ犊兹笘|南
飛》;語言樸實凝練,不事雕琢,如《江南》;句式上靈活多樣,有四言、雜言,而其最大貢獻是開創并完成了五言詩的形式,不僅影響到東漢文人五言詩的創作,而且直接為建安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與漢樂府民歌比較,漢代文人寫詩的很少。西漢文人詩主要有以劉邦《大風歌》為代表的楚歌,傳統典雅的四言詩以韋孟《諷諫詩》等為代表。直到東漢時期,在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下,文人五言詩才開始出現。班固的《詠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詩。其后文人五言詩如雨后春筍,如張衡的《同聲歌》、秦嘉的《贈婦詩》、趙壹的《刺世疾邪詩》等。其中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最高成就的,是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返淖髡叽蠖际切┦б馕娜耍娭兴惆l的大都是他們失志傷時、離愁別怨及人生無常的憂憤情緒,在藝術上達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詩的典范。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稱譽它為“五言之冠冕”,給予極高的評價。
漢樂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書·樂志》和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漢代文人詩主要保存在《史記》 、 《漢書》 、《后漢書》以及南朝梁蕭統《文選》、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中。今人逯欽立輯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相和歌”是從民間各地采來的俗樂,其中以楚聲為主,它本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扒迳糖笔悄铣霕返拿窀?,分為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側調、大曲六種,清商曲在樂府中占有重要地位?!半s曲”是一些不知來源、不好歸類的樂調和歌辭,編在一起,自成一類,雜曲是徒詩,不能入樂。雜歌謠辭是從上古到唐代的徒歌與謠、讖、諺語,比較雜亂,只是附錄在《樂府詩集》中,嚴格地說,不能算是樂府詩。
今存兩漢樂府民歌雖然只有34首,但表達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其中突出的主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對剝削壓迫的反抗。
如《病婦行》描寫一個窮人妻死兒幼,無衣無食,只能把孤兒鎖在家里,自己上街乞求的悲慘情景,哀切動人。《東門行》描寫一個貧窮的漢子在殘酷剝削壓榨下無法生存,被迫鋌而走險,貧困絕望使他憤怒地起上了反抗的道路?!赌吧仙!穭t是通過面對面的斗爭歌頌了一個反抗荒淫無恥的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羅敷,塑造了一個美麗、勤勞、機智、勇敢、堅貞的女性形象。
第二、反映戰爭和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戰城南》生動地描述了戰場上尸骨縱橫、駑馬嘶鳴的陰森慘象,對統治階級的殘忍和昏庸,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妒鍙能娬鳌穭t通過一個老兵的悲慘遭遇,揭露了當時兵役制度的殘酷,反映了不義戰爭對生產的破壞和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豆鸥琛访鑼懥诉叺氐钠囡L苦雨,以及征人思鄉、人瘦腸斷、無家可歸的悲慘境遇,十分感人。
第三、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荒淫。
《相逢行》極力描寫那個少年家庭如何榮華富貴,揭露了統治階級那種尊榮享樂的生活?!队鹆掷伞匪茉炝艘粋€美麗、端莊、溫良而又不畏強暴、堅貞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少數民族婦女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對誼門貴族的階級敵意。第四、反映婚姻、愛情和婦女生活?!督稀肥且皇撞缮徃?,描寫了一個年輕活潑的少女采蓮的情景,古人常以蓮象征愛情,以魚比喻女性,這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娥埜琛分械摹渡闲啊肥俏娜思庸ぽ^少的民間情歌,粗獷熱烈,鮮明爽快,寫了一個女子指天為誓,表示自己對愛情的矢志不渝。在這類作品中,最杰出的是中國最長的古代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全詩353句,1700多字,它以漢末建安年間發生的真人真事為題材,通過劉蘭芝、焦仲卿這對年輕夫婦的婚姻悲劇,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和幸福的追求,控訴了封建家長制的罪惡。
漢樂府民歌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這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在中國文學史上,漢樂府民歌標志著敘事詩的一個新的更趨成熟的發展階段。漢樂府民歌高度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敘事因素的增強。第三、浪漫主義的色彩。
漢樂府民歌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主,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如《陌上桑》的主人公秦羅敷,即是來自冬小麥的現實人物,又是有蔑視權貴、反抗強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貴品質。如果沒有嫉惡如仇的現實主義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義這兩種精神的有機結合,以及現實主義的精確描繪和浪漫主義的夸張虛構這兩種藝術方法的相互滲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羅敷這一光輝形象的。
兩漢樂府繼承了古代敘事詩的現實主義傳統,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詩體,即樂府體,豐富了祖國的文學寶庫。從建安時代起,大凡有顯著成就的詩人都從兩漢樂府中汲取藝術養料,如“三曹”、“七子”以樂府舊題詠時事,鮑照的擬樂府歌行,杜甫“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等。而白居易、元稹、李紳等到發起的“新樂府運動”,以及晚唐聶夷中、杜荀鶴、皮日休等人的詩歌創作,其源亦出自兩漢樂府,可見其歷史影響之深遠。
無名氏“古詩”,可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豆旁娛攀住贩且蝗艘粫r所作,系后人綴集而成,內容較復雜,有的是民間戀歌,有的是游子思歸之曲,有的是少年懷人的吟唱,有的是厭世者故作曠達的悲歌,經過文人不止一次的潤飾而成。以抒情為主,其中情歌占了10首,情意懇摯,措辭率真?!豆旁娛攀住返乃枷敫星殡m然復雜,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人生易逝、節序如流的感傷,大有汲汲湟湟如恐不及的憂慮,這正是失意文人在社會大埃的前夕,對于現實生活和內心的矛盾、苦悶的反映。
《古詩十九首》思想內容比較狹窄,情調也比較低沉,封建糟粕較多,但藝術成就相當突出,在中國早期的五言抒情詩中,這樣優秀的作品比較少見。這些無名氏詩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在藝術表現上,既接受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又向樂府民歌汲取營養,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國文學史上早期抒情短詩的名作。《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于抒情,如“迢迢牛星”托織女想思之苦,以抒寫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牛女二星,本是宇宙間兩顆無感情的星體,詩人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活像人間綢繆的夫婦一般。通篇全是定憬,而情在其中,情景相生,真有化工之妙。
《古詩十九首》的另一個藝術特色就是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如“青青陵上柏”,它以“陵上柏”、“澗中石”起興,而后如同閑話,卻有層次,有對比,在描寫小民適意娛樂和王侯窮奢極侈的情節中自然流露褒貶,結語“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稍加點破,引人思索。又如“明月皎夜光”則以悲秋起興,鋪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時節物候變化,渲染炎涼氣氛,然后直指朋友不相提攜,結語點破不講交情,“虛名復何益”,借以警世。構思新穎,前后照應,開合得體,也是《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顯著特點。如“青青河畔草”這首閨怨詩,刻畫了一位獨守空房、臨窗遠眺、思念遠方親人的思婦形象,“盈盈”、“皎皎”、“娥娥”、“纖纖”細微地描繪思婦的外貌美,大好春光里的嬌艷少婦,為何獨當窗牖,讓春光“空”度?讓年華“空”逝?原來全詩都是為末句“空床難獨守”著墨。寫閨怨而不露一句怨語,著墨形象含蓄,言簡意深,別具一格。
又如“涉江采芙蓉”寫游子思念他的妻子,先從“涉江采芙蓉”寫起,芙蓉采到手,才意識到無人可送:原來所思念的人在遠方,一番熱情頓成冰水,這時才深感離居相思之苦?!巴摹焙汀半x居”是本詩藝術構思的基本矛盾,也是最后一句道破的中心思想的真正根源,構思頗為新穎,中心十分突出。
漢代詩歌繼承、發展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反映了兩漢社會生活和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情緒和希望,奠定了五言詩體蓬勃興起的基礎,促使七言及雜言體的產生,開拓了一片沃美的藝術土壤。
http://info.yqie.com/H/H0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