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建所40周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日前在京開啟系列學術研討會,首場研討會的主題為“‘十三五’規劃與中長期經濟發展”。
與會專家指出,從國際來看,當前世界各國仍處于緩慢復蘇階段,國際環境仍在深刻調整,全球經濟進入增長格局和宏觀政策雙重分化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發展優勢、發展結構和發展機制都出現了新變化,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必須盡快轉換到以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軌道上來。“十三五”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條件,也面對比以往時期更多、更難以預見和把控的風險和挑戰,經濟發展的外延空間縮小、內涵容量增大,發展的韌性、潛力和空間巨大,仍處于可以有所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階段。與會專家認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全面”、核心在“建成”。關鍵是解決好扶貧攻堅、文化教育與資源環境等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只要“十三五”期間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兩個翻番任務將如期實現,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將取得顯著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將如期完成。
與會專家強調,“十三五”規劃是我國新常態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要發揮好規劃的導向作用。建議將五年規劃由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拓展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以體現國際視野和時代特征,加強各級各類規劃的統籌協調和有效銜接。同時,參照“九五”計劃模式,適當延長規劃期限,以便加強兩個百年目標的銜接。 (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