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廳省農業廳關于2015年支持新型糧食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的指導意見
鄂財商發〔2015〕83號
根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31號)和《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121號)精神,全面推進我省農業補貼政策改革,促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的培育和成長,進一步提高我省糧食產業規模經營的水平,經省政府同意,現就2015年支持新型糧食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構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平臺,逐步延伸并帶動全省農業信貸擔保網絡建設。
(二)對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用于糧食規模經營投入而發生的貸款給予適當貼息。
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由各縣(市、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根據本地實際進行確定,最低標準為全縣(市、區)戶均承包地面積10倍以上。
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糧食經營面積必須在經管部門備案,且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工商部門注冊。
(三)支持現代種業發展,提升糧食增產潛力。重點支持兩個方面:一是支持以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為主營業務的省級種業龍頭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優良品種,直接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突破性提高糧食單產和種糧效益。二是支持制種主體提升種子生產和加工能力。
(四)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根據《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對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收購和處置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秸稈進行綜合利用給予一定的補助。
(一)貸款擔保。對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從事糧食規模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等業務,需要申請擔保貸款的,經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平臺審核后,提供貸款擔保。貸款擔保辦法由省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二)貸款貼息。對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在糧食規模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等環節發生的貸款給予適當貼息。
(三)以獎代補。對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制種育種按面積或數量給予以獎代補。
2015年,根據財政部撥付我省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20%部分,加上財政部撥付我省的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按因素法進行分配:
(一)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平臺。根據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支持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平臺。
(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貼息。依據湖北省統計局公布的分縣(市、區)2012-2014年三年平均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分配,所占權重分別為60%和40%。
以上兩項資金按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總額的70%安排。
(三)扶持糧食種業發展。按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總額的10%安排,其中50%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湖北省種子管理局通過省級招標的方式,支持本省種子企業開展優良品種選育創新;50%由縣(市、區)用于支持全省制種能力提升,依據湖北省種子管理局提供的分縣(市、區)2012-2014年三年平均水稻、小麥、玉米種子產量分配。
(四)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按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總額的20%安排。依據湖北省統計局公布的分縣(市、區)2012-2014年三年平均水稻、小麥、玉米播種面積分配。
(一)建立省級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平臺。
采取資本金注入的方式,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平臺,專門為從事糧食規模經營的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省財政廳會同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負責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指導和監督。
(二)實施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貼息。
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所貸款項必須是2015年1月1日以后經法定的金融機構發放,且到貼息資金申報截止日尚處于還款周期內。各地農業(經管)部門負責對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在糧食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等環節,購置農機具、農業生產資料,基礎設施建設等而發生的貸款進行審核,貼息資金不超過貸款利息的50%。
(三)大力扶持現代種業發展。
一是采 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湖北省種子管理局通過省級招標的方式,支持本省種子企業開展優良品種選育創新,包括建設高標準品種選育基地、測試平臺,購置先進 育種設備,引進先進的育種技術、基因專利和特異性種質資源等。參與種子創新招標的種子企業應具有相應的種子生產經營資質。
二是縣(市、區)對從事規模化制(繁)種的種子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給予一定的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改善種子生產條件;購置種子加工、烘干、檢驗設備以及建設倉儲、曬場等設施。申報主體應該具有相對集中的規模化制(繁)種基地;具有種子生產資質;2012-2014年開展了種子制(繁)種活動。
(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事業發展。
2015年,重點支持農作物秸稈的回收及綜合利用。各縣(市、區)應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農業(經管)部門對秸稈回收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戶簽訂的水稻、小麥、玉米等秸稈回收綜合利用服務合同進行統計審核,按服務面積或數量給予以獎代補。
(一)財政部門會同農業(經管)部門制定本地具體的資金管理辦法,并按農業部門審核的補助對象、項目,負責資金撥付,確保不超范圍,不超標準,防止虛報項目套取補貼資金。
(二)農業(經管)部門負責本地區內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使用范圍的項目界定、補助標準、項目審核和管理工作。
(三)農業(經管)部門負責新型經營主體的資質認定,確保真實、合法。
1.農業部門負責種糧大戶的資質認定。
2.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負責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糧食經營的資質認定。
3.農機部門負責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市場主體認定。
(一)各地財政、農業(經管)部門負責對上述項目資金使用的日常監督管理,并按年度向省級主管部門報告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
(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與其他財政資金統籌安排,支持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發展。
(三)各縣(市、區)財政、農業部門共同制定的本地實施方案或資金管理辦法,須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審定同意。當地人民政府審定同意的實施方案或資金管理辦法要上報省財政廳、省農業廳備案。
(四)省財政廳、省農業廳將根據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相應的績效考評,績效考評結果與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安排掛鉤,對項目實施達不到預期績效的縣或項目單位,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