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7
逸品為最佳,依次為:逸品、神品、妙品、 能品。逸”:不拘常法。“神”:善于傳神。“妙”:筆精墨妙。技法純熟。“能”:能夠準確的反映對象的特征 。“
中唐的皎然在論到詩體時已把“逸”置于第二位,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又在“神”、“妙”、“能”三品之外增加了“逸”品。到宋初,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進一步把“逸格”提到“神”、“妙”、“能”諸格之上,認為畫中“逸格”最高 。
擴展資料:
書法逸品的要求:
書論中的“逸品”與既有聯系,而往往格調更在“神品”之上。它在“神品”基礎上,更強調天真爛漫,所謂“無藉因循”,“超逸優(yōu)游”,“不經意”,“頹然天放”,“無意取態(tài)”。
“逸品”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初無意,本不求工” 而獲得的藝術效果具體化為一種藝術的品格和審美的典型,如歷史上的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楊風子、米芾、董其昌等的作品。
“逸品說”十分重視作者技法的精湛,蘇東坡講“書初無意于佳乃佳”時,便強調草書是“積學乃成”;評論張旭“頹然天放”、“ 號稱神逸”時,又強調他善寫真行。換言之,要達到”逸”的境界,必須以堅實的功力和高超的技巧為前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逸品 (中國古代繪畫術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