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從中醫(yī)角度來講,冬天陽氣收斂,萬物收藏,萬物精華都歸于根部種子,此時吃根類食物正當(dāng)時。
根類食物是指根莖類的蔬菜,包括蘿卜、紅薯、山藥等。
紅薯
紅薯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生津止渴、通便的功效。
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礦物質(zhì),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水分,在腸道內(nèi)無法被消化吸收,食后飽腹感強,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可以和米面搭配著吃。
但要注意的是,紅薯生吃難以消化,吃時一定要蒸熟煮透。此外,紅薯多食容易產(chǎn)氣和發(fā)生脘腹脹滿不適,因此食用不宜過量,在吃主食的情況下,建議每次吃100-200克。
蘿卜
冬天人體代謝減慢,出汗少,肉類食物攝入增多,體內(nèi)容易形成積熱。中醫(yī)認為,蘿卜味甘辛、性微涼,冬天食用適量蘿卜能消除體內(nèi)積熱。
另外,蘿卜普遍含水量高,熱量較低,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維生素C和葉酸等含量較高,有健胃消食、順氣利尿的功效。
不過蘿卜是寒涼蔬菜,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屬平補食物,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的作用,對于小孩、老人、脾胃虛弱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進補食材。
山藥適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尿頻等人群。
山藥含有比大米多數(shù)倍的B族維生素,鉀含量也極其豐富。山藥中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里面的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因山藥養(yǎng)陰能助濕,濕盛中滿、有積滯、有實邪者不宜食用。此外,由于山藥還有收斂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結(jié)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芋頭
中醫(yī)上,芋頭性甘辛、性平,有益胃健脾、寬腸解毒、補中益肝腎、化痰等功效。
芋頭中富含B族維生素、鈣、磷等礦物質(zhì)以及煙酸、皂角甙等多種成分,營養(yǎng)豐富。且芋頭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后可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增強機體抵抗力。
要注意,生芋有小毒,不能生食。
牛蒡
牛蒡含菊糖、纖維素、蛋白質(zhì)、鈣、磷、鐵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其中的胡蘿卜素含量比胡蘿卜高150倍,蛋白質(zhì)和鈣的含量為根莖類之首。
中醫(yī)認為,牛蒡苦、辛,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利咽、消腫的功效。
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角度講,牛蒡能降血糖,降血壓、血脂,治療失眠,提高人體免疫力。牛蒡果實含牛蒡甙、牛蒡酚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藥理實驗表明,牛蒡甙有擴張血管、降血壓和抗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