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367|有時一碗水端平,有時則需要偏心——來自牧之野的文章
沒有沐朵的時候,我不知道如何做一名父親,但有兩個孩子之后,又需要重頭去學習做兩個孩子的父親。
有不少老讀者問為什么我寫沐朵的多,寫牧野的少,是不是有些偏心。
其實從感情上講是沒有的,一碗水端平,但從策略上,我是有偏心的。我見過家里很多兩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最后父母難以善終的。比如我父親的家族,他的兄弟姊妹之間,就沒有那么和諧,我也看到過很多次。在孩子小時候,因為他們小,或許看不出來什么,但一旦長大了,甚至有了自己家庭,如何對待兄弟姐妹,如何看待父母,各家差別很大。我理解,這里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父母沒有一碗水端平,又或者,端的太平。在《人世間》里,在家的周秉昆再孝順,照顧得再多,他都不是厚待的那個,不是每個父母心里都有一桿秤。
其實,兩個孩子或多個孩子,要想孩子能相互照看,日后能孝敬父母而不是互相推諉,小時候的家庭地位排序很重要。因為老大不容易,剛出生的時候什么都是她的,父母的愛也是獨享,這都成了理所當然。
但當父母需要把愛從她這里拿走一點,分給別人,她其實并不會像大人一樣理解,因為也只是個孩子,她會覺得失去了很寶貴的東西,難過卻又不知如何表達。你到民政局看看,為分父母遺產鬧得不可開交兄弟反目的,每天都在上演。而當你去醫院,絕對平均,一家照顧一段時間AA制也是常事,講求絕對的“公平”,而非搶著贍養照顧。家里有長尊之別,只有你尊重老大,老大尊重父母,這樣的秩序才能潤物無聲的保存下來。
尤其是我們家里這個姐弟組合的,弟弟不應過分被寵愛,因為姐姐不是保姆。老一代里,為什么很多大姐過得都不好,因為父母把大姐當成了保姆,然后挑過其他人,最疼老幺,如果老幺是個小子更甚。姐姐對弟弟有血脈壓制,弟弟什么品性,一看父母的表率,二看姐姐。一般情況下,小的都喜歡偷奸耍滑,讓老大教訓,要比父母更有效。老大不僅要管教老二,還會在照顧老二的過程中,培養出自己的責任心,同時體會父母的不易。
這個暑假,雙職工上班,大部分時候,沐朵都在家教牧野,小的也學得很認真。我就沒再報幼小銜接班,也沒必要,報班的錢打算都按沐朵的課時給她。第三,兩個孩子有沖突的時候,父母不要做裁判,引導老大去解決。孩子間的事,就是外面的模擬盤,老大如果知道怎么引導老二,那么兩個人都會有收獲,也會形成規矩。如果父母總在其中做裁判,孩子一定會有時感覺不公平,長大便會遷怒于父母。最核心的物品分配上,一定不能偏心,兩人都有,實在只有一份,引導兩人學會分享而不是爭斗耍心眼。財產分配上,也是一樣,一人一半,不能把閨女當外嫁的人,別人家的媳婦。至于兩人如何協商,那是他們的事。永遠不要在一個孩子面前批評另外一個孩子,不要比較兩個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們面前非要說別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跟別人比較。除此之外的情況,幫助樹立老大的權威,偏愛一點老大,會讓老大覺得父母沒有從她這里拿走什么。
多讓老大去做決定,讓老大有足夠的安全感,她便會自覺的照顧別人,同時孝順父母,小的也會有敬畏。這樣,雖然看起來父母是偏愛的老大,但最終實際受益的是小的。事實上,這跟管理體系有相似之處,領導不要一竿子插到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看:是否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所有人盡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完成共同的目標。一般兩個孩子的家庭,孩子的性格都可能出現迥異的現象,這種迥異,其實并非兩人的天性有多么不同,而是在家庭不公平的對待中慢慢產生的差異。
不然,就像相愛的人會長得越來越像,老大老二的優點如果能交互共享和潛移默化,兩個孩子都會學到各自的長處。而如果父母完全把精力放在管教上,除了把自己折磨得瘋掉,對生孩子這件事充滿怨言和抱怨,這一輩子也必然是操心的命。很多時候,父母做好自己,言傳身教,家里明確秩序和分工,其實也不至于那么雞飛狗跳。
一個力爭純粹的人劃出的桃花源
有門檻有態度
不一定篇篇正確但源自獨立思考和原創
不接廣告、不薦股、不帶貨、不薦理財保險
不嘩眾取寵、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場堅定,愛國愛黨理性思考,客觀表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