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鎖陽泡水喝有補氣壯陽的功效。
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這兩味藥有哪些特性:
黃芪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常用它泡開水喝,煮粥食用,是一味藥食兩用的佳品。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內蒙黃芪或其它同屬相近種植物的根。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黃芪一藥始載于《本經》,是一味臨床常用藥物。黃芪具有以下的特點,它不僅常與補虛藥同用以益氣補虛;且常與袪邪藥共用以扶正袪邪。
在益氣補虛方面,如配人參,則大補元氣;配附子,則補氣助陽;配白朮,則益氣補脾;配當歸,則補氣生血;配人參、白朮、升麻、柴胡,則補氣升陽。
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風散中配白朮、防風,能補散兼施、固表止汗,治表虛自汗,易感風寒;在四妙湯中配當歸、銀花、甘草,能內補托毒,治體虛癰瘡癤腫難愈合者;在防己茯苓湯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能益氣運陽而利水,治皮水肢腫;在補陽還五湯中配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能益氣活血、散瘀通絡,治療半身不遂等癥,足見它臨床應用的范圍之廣泛。
黃芪雖然應用廣泛,但這幾類人不宜使用:表實邪盛者、氣滯濕阻者、食積內停者、陰虛陽亢者、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者
鎖陽為鎖陽科植物鎖陽的肉質莖。味甘,性溫。入肝、腎經。有補腎壯陽益精,潤燥滑腸的功效。
鎖陽甘溫質潤,能益精興陽、養筋起痿,對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無力等癥,常與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應用。
另外鎖陽質潤滑腸,有潤燥通便之功,適合陽虛便秘,而對虛火便秘之癥,則可以與火麻仁、柏子仁等配合應用。
鎖陽作用在很多醫書古籍中都有記載,如《本草衍義補遺》:大補陰氣,益精血,虛人大便燥結者,啖之可代蓯蓉。煮粥彌佳。不燥結者勿用;《本草圖解》:補陰益精,潤燥養筋,凡大便燥結,腰膝軟弱,珍為要藥;《本草從新》:益精興陽,潤燥養筋,治痿弱,滑大腸。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之。
告訴我們在使用鎖陽時要注意:陰虛陽氣旺盛者、脾虛泄瀉者、實熱便秘者均不得服用。
由此可知,黃芪和鎖陽兩者共用泡水喝有補氣壯陽的功效,我們使用時最好煎煮服用。
以上所述,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請提出您寶貴的建議,我們共同學習;如有需要,請咨詢中醫師;如需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請 關注 一聊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