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娟:若百花園中沉靜的木槿花,似百鳥中不張揚的白鷺,在生本教育實踐的團隊中你總是保持著自己的思想,努力踐行著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因為沒有機會展示而自我輕賤,不因為少了表揚或外出角逐的機會而自我否定,你默默的堅守著最初的教育夢想,一步步實踐著師德高尚,教技高超,不斷超越,愛生如子的師者形象。你總是盡己所能履行著每一項崗位職責)——秋燕夸你是優秀的導師,因你的示范引領二年級如何解決文本閱讀和廣泛積累,大量識字難題她心中有數,操作起來信心滿滿;三年級同仁夸你履行年級組長責任方法多樣,執行能力強;兄弟學校教育同仁對你的課堂教學點評交口稱贊……針在棉衣中時間長了鋒芒自然顯露,酒發酵到位了醇香自然溢淌,教壇新秀展示課自然非你莫屬,而你也不負眾望,向全校師生展現了你嫻熟的生本課堂教學藝術。坐在課堂聽課,你的鎮定自若,行云流水,張弛有度,扶放結合讓我心生喜悅,你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對文本無非是個例子,以其為載體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文字鑒賞水平,提高語文素養的學科功用理解到位,采用的突破方法精巧有實效令我著實佩服,尤其是整節課洋溢的文化氣息讓人如啜飲瓊漿,酣暢淋漓……… 一、巧抓學生知識盲點,建構學習于原有基礎之上,實在且實效。
開課教師抓住元日和元旦中元的意思區分倆節日的不同,看似無關緊要,這恰是三年級孩子的認知盲點,老師的做法喚醒了學生元日(春節)的生活體驗為后續理解詩句奠定基礎。其二,認讀生字,朗讀詩句,充分暴露學生錯誤,教師隨機進行強化指導,教在學生需教處,充分以人為本,不因是公開教學,心中只有預設和流程,課堂生成且實效。
二、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到位,教學設計環環緊扣,多種能力訓練貫穿始終,課堂教學效率高。
本課是一首絕句,短短28個字,教師能利用課前談話調用學生對春節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的熱情,能用詩人僅用28個字描摹出春節的喜氣洋洋,逗引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興致,以“古人過春節都做什么?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一個問題貫穿始終,將文化、習俗、和語文知識訓練融為一體。牽引學生感悟詩句、補充相關資料、描述詩句情景、教師適時補充提升如“竹報平安”的來歷,讓課堂充滿了文化的氣息,賦予這首詩極大的張力。既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占有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完成著對詩句的品味,學生熱情高漲,參與度極高。教師并不滿足這些,心里牢記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用能力得到最大提升的課堂,穿插了“全家人歡聚一堂,喝著屠蘇酒他們可能會有什么愿望的句段說話練習,分別從孩子們喝著屠蘇酒會說——,年輕人喝著屠蘇酒會說——老年人喝著屠蘇酒會說——,開放的話題基于孩子內心生活的真實體驗,將口說為語,下筆為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利用古人用28個字寫春節,你能用四字詞語形容一下春節的熱鬧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以致用的情境中準確的調用著過往的詞語積累,較好的處理了大量誦記和準確使用的關系。有感情的朗讀詩句、鏤空詩句給予學生當堂背誦的憑借和時間、有關節日詩句的填充以及王安石其他詩作的交流都體現了一篇帶多篇,從一點生發出去,幫助學生形成融會貫通的語文能力的教學主張,課堂顯現出較大的容量,教師較高的自我要求,孩子較強的個人素質,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示范課。
三、教師教學理念先進,平日用心教材研究,用情教學設計和學生能力發展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在生本教學實驗進行到第三個年頭,作為第一批生本教學實驗班教師學生提前完成了常用字的識記任務,背誦量達到每學期萬余字、閱讀量每學期百萬字,怎樣處理積累和應用的關系,學習文本和學習寫作的有機結合,從而在保持記誦良好勢頭的前提下實現下筆千言,文從字順,書寫干脆利索,課有課味的問題成了制約我們發展的瓶頸。為此,我們迷茫過,但從今天的課堂來看,你沒有停滯不前,你在不斷地思索中將高年級的高效課堂模式和生本依靠尊重、發展學生的精神主旨做最大的融合,將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為生本語文課的終極追求。將教材的選編意圖定位的相當準確,以“用件”的方式定位本篇課文,不但由選文所講的內容出發,從事與其相關的語文學習活動,而且因相關的語文活動促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學習。(《聽王榮生教授評課》)。如果我們長此堅持對文本的準確定位和有效開挖,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游刃有余,張力十足。
同時,還有三個方面想與你探討:
一、關于“把我對教材的理解教給學生 ”轉化為“把我對教材的理解方式交給學生”。在我們眾多的語文課上,包括我曾經上過的一些觀摩課,無意中我們就會在一遍遍的追問直到學生答出那個與我們心中預設一致的答案便眉開眼笑,事實上,我們在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是典型的授之以魚。比如孩子在每回答完古人春節做的一件事,交流相關的資料后,你總會問學生這句詩講了什么意思呢?學生講出來的自然沒有老師的文從字順還有修飾,但是基于孩子的理解有錯嗎?沒有。于是老師出示該句的翻譯,讓孩子們齊讀一遍。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考試答案的準確無誤。直到詩句理解完之后,老師還不放心的提出一個看似開放卻假意開放的問題:再讀讀這首詩,看看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呢?我想,孩子們理解的程度不同,語言表達的水平有差異,定然說出的也不一樣,當孩子卡殼的時候,老師沒有提示他們怎樣說出詩句的意境,而是利用多媒體將整首詩的詩意投影在了大屏幕上,孩子齊讀。看似開放的問題,訓練學生在不同基礎水平上的提升,卻因教師的親力親為將孩子對詩理解的無限外延予以了禁錮。多好的課堂教學設計因為這一主導思想的存在,錯失了讓孩子明白理解詩歌描述的情景,無非就是在查閱相關資料后,聯想詩人的生活經歷對詩句字面意思的活化串聯的方法。利用文本,讓孩子習得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了弱化。因而,以后的課堂中,我們多想一想這樣的設計孩子們得到了什么?我充當的是授魚還是授漁的角色。當然,有些基礎知識非授魚的方式傳遞不可,需要教師敏銳的發現并扎實的施教。
二、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的問題
從課堂來看,你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學習,所以在教學的技巧上和教學流程的設計上行云流水,甚是舒服。孩子們也在你收放有度中實現著成長。然而還要說的是學習。為了上好課我們廣泛瀏覽名家課例、優秀課堂實錄,是學習;為了上好課,我們一遍遍的借班磨課,讓同事把脈是學習;為了上好課,我們拿年段課標來叩問自己的教學流程是學習,然而這樣的學習卻是短視且停留在操作形式上的,這樣的課沒有靈魂的高度,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在做足這方面學習的同時還有讓更多、更高層次的教學理論論著的學習來支撐建構自己更寬的教學視野,讓自己的課堂是可持續發展的課堂,經得起理論考證的課堂。經濟改革發展是硬道理。課堂改革惟教師的理論修養與教育前沿接軌才能走的更堅實更精彩。推薦看兩本書《聽王榮生教授評課》和《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
三、關于古詩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大都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語言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的教學重在積累,在積累中逐步感悟其特有的韻律和節奏。這就需要我們整體感知,體會意境;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教學中要以讀為主,先讀通、讀懂,再讀出形、讀出韻。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自然理解的快并有所感悟。切忌陷入一一對應講解的誤區,讓詩歌的學習變得索然無味。課標在中年級古詩教學中明確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年度學生長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充分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感悟古詩詞的情、意、韻。
麗娟,最為看好的就是你無人能比的學習能力,最為欣賞的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恒心韌勁,最為佩服的就默默堅守,悄悄發酵,一朝酒香滿巷的低調和高雅。讓我們繼續入乎其內的理論修養提升,出乎其外的課堂教學精彩展示。加油!
2014.12.13于家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