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所有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膝關節最早出現老化的部位是髕骨和股骨滑車之間的關節軟骨,這個關節的作用是加強伸膝的力量,所以在下肢用力伸直的過程中,髕骨會向后緊緊地壓向股骨滑車并上下滑動,產生很大的磨擦。當磨損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不管有沒有外傷或者老化的原因,都會損傷軟骨。由于人體內關節軟骨組織損傷后幾乎不能自然愈合修復,所以一旦出現輕微的裂痕,就會產生明顯的疼痛。
有的老年人覺得上下樓梯膝關節疼痛、上廁所站起來很吃力、走平路會突然腿發軟,這是因為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病損的軟骨受到了擠壓和磨擦,產生了疼痛。所以,老年人有髕骨附近的疼痛時,盡量不要再去做增加髕骨軟骨磨損的動作,同時盡量節約使用膝關節。
很多老人都認為揉膝蓋能減少磨擦感,減輕疼痛。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沒有依據的。把雙手放在雙膝上輕輕揉動,力度輕而柔,像是一種撫摩,這種動作是一種反射性的保護,可以使膝蓋感到溫暖,消除疲勞,還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對膝關節的確有益。但用力過大的按揉則是完全錯誤的,這樣的動作很可能加重軟骨的損傷,把已經病變的軟骨磨得更壞,甚至影響到軟骨下面的骨質,疼痛會更加嚴重。由于力量不好把握,老人揉膝蓋的做法并不是一種好的保健方法。要特別注意的是,膝關節疼痛也可能因為關節內的各種病損和關節外疾病。如果有條件,老年人可以通過游泳進行鍛煉。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又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減少下肢關節的壓力,減少關節的磨損。也可以進行快走練習,因為走路腿伸直的時候比較多,彎腿的時候相對較少,膝關節的其他部分使用得多,髕骨磨損得比較少。
【簡單小動作緩解膝痛】
1、在家中相對寬敞的空間,穿上寬松的衣物,脫掉鞋子,仰臥在地板上,兩手自然地放在身體左右兩側。
2、一條腿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的角度小于直角,另一條腿伸直,將伸直的腿向上抬,離地面大約10公分左右,保持5秒鐘左右的時間不動,然后慢慢放下回到平躺的姿勢。
3、休息2-3秒后,再往上抬腿,重復同樣的動作,反復做 20次,起身。
【推拿點穴法】
1、點揉痛點
用手指按壓,找到膝關節周圍的壓痛點,用拇食指腹在壓痛點處進行點揉,壓痛點多位于膝關節內外側、髕骨上下及膝后腘窩處。膝后腘窩處可以用食中指點揉。按揉每個痛點時注意力度,先由輕至重點揉20次,再由重至輕點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進痛點炎癥吸收,松解粘連,特別適用于各種慢性膝關節疾病。
2、點揉穴位
點揉膝關節周圍的一些特定穴,每個穴點揉1分鐘,以酸脹為佳。關節水腫時,點揉穴位療效較好。
(1)血海穴、梁丘穴
位置: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內為血海、外為梁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的血液供應,配合股四頭肌鍛煉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尤其對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抬腿無力、屈伸困難,效果顯著。
(2) 犢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為犢鼻穴,內側凹陷處為膝眼穴。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陰陵泉穴、陽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內側,膝下高骨后側凹陷處。陽陵泉穴位于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經絡,改善小腿無力、疼痛等異常感覺。
(4)三陰交穴、足三里穴
位置:三陰交穴位于內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3、掌揉髕骨
以掌心扣按髕骨,在保持足夠壓力的情況下,使髕骨產生向內向上的輕微運動,在此基礎上,帶動髕骨做環轉運動2~3分鐘。按壓時,以髕骨下產生酸脹溫熱為宜。此手法適用于膝關節骨質增生、髕骨軟化癥、膝關節水腫及伸膝裝置外傷性粘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4、拿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膝蓋上豐厚的肌肉]約1~2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此手法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內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股四頭肌內側頭萎縮,膝關節不能伸直者。
【偏方治大病】
花椒2兩壓碎,鮮姜10片,蔥白6棵切碎,三種混在一起,裝豆包布內,將藥袋放膝蓋痛處,藥袋上放一熱水袋,蓋上被子,熱敷30-40分鐘,每日兩次,也可以膝蓋痛處在上藥袋放下。 還有一種使用方法:即:生花椒二兩,鮮姜10片切碎,大蔥6中棵,取蔥白3寸處切碎,三種藥混合拌勻,裝豆包布內攤平,置于熱水袋上。膝蓋放熱水袋上熱敷,早晚各一次每袋用7天。(一療程)
感謝關注【諾泰講談】,我們將會提供更多有用又有料的健康知識,如若有相關領域的疑問或更好的資訊,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作者會定期選取評論,發文詳細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