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馬圖》,
徐悲鴻,1941年,縱326厘米,橫112厘米,紙本水墨,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藏
這幅《奔馬圖》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是徐悲鴻1941 年所畫,畫幅右側有題詞:“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之。企予望之。悲鴻時客檳城。”畫中的馬肌肉強健,腹部圓實,頭略向右傾,鼻孔略大。這匹馬正騰空而起,昂首奮蹄,鬃毛飛揚,精神抖擻,意氣風發,讓人熱血沸騰。作者只寥寥幾筆,就使這匹馬有形有體,剛勁有力。作者用濃墨來體現鬃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筆掃出其飛揚之勢。
在這幅畫中,采用了西方繪畫中體與面、明與暗分塊造型的方法,同時吸收傳統沒骨法,結合線描技法,縱情揮灑,獨具一格。馬的頭頂、胸部、馬蹄、臀部留白,有強烈的光影效果。腹部陰影處,用墨比較淡,顯示出了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質感。這幅《奔馬圖》能讓人感受到馬呼出的熱氣、滾燙的體溫,甚至淋漓的汗水。它強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