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關中地區,有有72座帝王陵,被稱為“東方帝王谷”,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的數量還多,屬世界第一帝王谷;這里位于誕生人類文明的北緯34度線,作為人類文明中唯一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發祥地,埋藏著這一偉大文明的基因密碼。
這些散落在關中大地上的千年王陵,你是否一一去看過?
6月23日至30日每晚九點,央視科教頻道將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東方帝王谷》,通過“歷史線+考古線”,講述王朝更迭和時代風貌,以陜西境內帝王陵、歷史現場、文物為基本資源,探索一座座陵墓墓主的命運沉浮,一位位墓主背后的王朝興衰,一個個王朝所演繹的文明成長。
如果沒有機會親臨,看看紀錄片也不錯。
先來看一段預告片:
怎么樣?是不是很期待!
推薦一組由攝影家胡武功拍攝的關中地區的唐陵。假期或周末有空,也不妨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關中大地上積淀的歷史。
圖/胡武功,文字/敬澤昊
歷史是前人的遺物,現在是今人正在失去的未來。遺物站在時光里,糧食供養正在失去未來的現在,我們,除了留下遺物給未來之外,什么都沒能留下。
建陵位于禮泉縣將軍山,唐朝第8位皇帝唐肅宗李亨便長眠于此。他生于盛唐,在安史之亂中繼承大位,并參與平叛,最后因為受到驚嚇而一命嗚呼。由于位置偏僻,這里的石刻保存完好,也被認為是所有唐陵中做工最為精細的一座。
崇陵位于涇陽縣嵯峨山,陵墓的主人唐德宗算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他搞的“兩稅法”,讓他在歷史中積累了一些名望。但唐朝卻無法再次雄起,所以他的崇陵的建造水平,就像國力一樣,在走下坡路。
在唐朝陵寢制度固定下來之后,每一座唐陵內城的四座城門,都要各矗立兩只石獅子。有人說這是因為唐代皇帝篤信佛教,所以選擇了獅子這一佛教圣物。也有人說選擇獅子這種域外之物,體現了四夷臣服,萬邦來朝的盛況。
唐德宗崇陵石刻,從唐太宗昭陵開始,唐代便確立了依山為陵的定制。除了這4座之外,剩余14座陵墓全部開鑿于渭北地區的高山之巔,這也與這個王朝恢弘大氣的氣質相匹配。
唐德宗崇陵石翁仲。翁仲相傳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身長1丈3尺,端勇異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于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
唐德宗崇陵華表。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由于行人可以在這根柱子上“刻下”自己的意見以供君主采納,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
景陵位于蒲城縣金熾山,墓主人唐憲宗是一位立志有所作為的皇帝,一手開創了“元和中興”的局面,但卻和前幾位皇帝一樣,仍舊無法改變唐代國力衰落的事實。而更為悲劇的是,最后他竟命喪于太監之手。
恢弘大氣的唐代帝陵。
唐肅宗建陵前的翼馬,這一造型也是唐代帝陵所獨有的。
作者介紹:
胡武功,男,現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1969年正式從事攝影工作,1983年采訪陜西安康特大洪水,所拍《洪水襲來之際》獲中國首屆最佳新聞照片獎、中國新聞特別獎,198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2007年獲中國攝影金像獎,先后出版《攝影家的眼睛》、《影像的力量》、《告別老西安》、《藏著的關中》等14部專著。
回復以下關鍵字查看相關內容
忒好吃 | 忒好玩 | 忒有意思 | 明信片 | 紡織城 | 大明宮 |
曲江 | 北郊 | 高新 | 咸陽 | 陜菜 | 火鍋 | 早餐 | 烤肉 |
咖啡 | 冰淇淋 | 展覽 | 博物館 | 林志玲 | 鄧超 | 郭敬明 |
書店 | 閱讀 | 婚紗 | 青旅 | 酒吧 | 藝文志 | 晚安
點擊閱讀原文或點擊頭像查看歷史內容
微信號:shaanxitbt / 電話:王小姐029-8521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