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核桃生產之反思(論文)
文/蘇忠偉
漾濞是中國核桃的原產地,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核桃是漾濞人民最重要的經濟林木,也是農村的重要產業和農民的經濟支柱,山區人民與核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核桃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核桃在農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山區,親鄉們把核桃樹叫做“搖錢樹”、“萬年樁”,將核桃林稱為“綠色銀行”,把核桃果叫“金果果”,表達了村民對核桃的重視與摯愛之情。改革開放至今,漾濞核桃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到2017年,全縣已有一萬八千多戶農民種植核桃,面積達107萬畝,核桃產量達到4.6萬噸,產值9.46億元。
有人曾經說過:成績不說跑不掉,問題不找發現不了。我贊同此話,在當前核桃價格下滑,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農民種植核桃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打擊。本文不談成績,而是針對我縣長期以來核桃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一些反思。
一、核桃的食用、藥用及經濟價值和名氣
1、食用價值
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前,核桃主要是用來榨油供人們食用,核桃油是城鄉人民的主要食用油,事實證明:核桃油堪稱最優質的食用油,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因此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生產隊時候,雖然人民的生活極為貧困(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而且農活十分繁重勞累,但因為能吃上香油,人們的身體仍然很健壯,很少有人生病。核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漾濞人民。
2、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核桃仁有潤肺、補腎、烏發、健腦的功能,被稱為“益智果”、“大力果”、“長壽果”,常食能令人聰明智慧、身強力壯、延年益壽。核桃由外皮(青皮)、硬殼、隔層、內皮與果仁幾部分構成,仁分四塊組成,結構復雜巧妙,形狀很象人腦,仁皮上有明顯的筋脈,很象人體身上的血管,民間還用隔層防治腦心血管疾病。可以用外皮提取單寧和色素;用硬殼生產活性碳;我還發現青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用皮汁治療疥蟲病等頑固性皮膚病,能作農藥防治農作物的根蛀蟲,效果很好,還可用作肥料,是一種沒有環境污染的天然肥料。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核桃僅有直接食用和榨油作為食用油這兩個用途。當地人雖然物質生活條件很差,但由于能常吃核桃,天天吃到核桃油,人們的體格都很健壯,少有疾病,聰明而能吃苦耐勞。出生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還清楚的記得:在家家戶、人人都能吃到核桃油的幾十年里,人們是很少生病的,更沒現在常聽到的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白血病、痛風、腦梗、冠心病、肥胖、腎衰竭、白血病、心肌梗死、尿毒癥……這些在西醫學上能查出來但是不能治愈的怪病。核桃仁的形狀結構很像人腦,表面紋理脈絡十分清晰,猶如人體縱橫交錯的血脈。在中醫辨證的前提下,核桃仁能治療老年癡呆癥。
3、經濟價值
核桃的經濟價值是由其食用和藥用價值決定的。由于核桃的食藥用價值很高,決定了其很高的經濟價值:早在上個世紀的生產隊時期,一個干核桃只能賣一分錢,到前幾年核桃價格最高時,一個鮮核桃能賣到三四角錢,一市斤能賣十二元,一公斤干核桃價高達四十多元。
隨著核桃經濟價值的提高,核桃已全部作為商品銷售,核桃價格最高時,曾聽有的村民說:“你們公務員干不贏我們農民了些,你們的工資一年兩三萬,我們的核桃錢賣到十多萬了!”的確,在核桃價格最高的年份,核桃收入最多的農戶,相當于三四個國家公職人員的工資收入。
4、漾濞核桃名氣大
漾濞原意為“漾水”與“濞水”之稱。由于漾濞核桃質量好,在各地市場上很暢銷,名氣很大。漾濞核桃以其果大、色白、殼薄、出仁率高、仁白、味香、含油量高而馳名中外,漾濞也因核桃而出名?!把ù笈莺颂摇?,是經過幾千來培育出來的最優良的核桃品種,被認定為中國核桃中的最優品種?!兜岷S莺庵尽份d:“核桃以漾濞江為上,殼薄可捏而破之”。在一九七九年全國核桃質量評比會上,榮獲質量第一的稱號;一九九五年,漾濞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國核桃之鄉”的美稱;使漾濞核桃享譽海內外,成為暢銷國內外的土特產品,也是當地規模最大、最為暢銷的農產品。“漾濞核桃”這塊牌子很響很亮。
漾濞核桃種植歷史也很悠久,據《史記》、《漢書》記載:我國中原的核桃源于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的“胡桃”。從流傳于博南古道的古歌謠“漢德廣,開不邊,渡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為它人”來看,早在西漢前,漾濞江流域便有人居住且有核桃種植,可見當地核桃生產歷史的悠久。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于平坡高發出土的核桃樹古木,經中國科學院碳同位素測定,距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了,由此可見,漾濞核桃絕非胡桃,而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品種,說明漾濞是中國核桃的原產地之一。當地人民發明的嫁接方法——方塊芽接法,也是核桃種植史上的首創,被公認為是最好的核桃樹嫁接法,目前已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核桃與農作物間作的方法,也是前人創造的一種好辦法,已被專家肯定為優良的種植法。
在市場因素的刺激下,人們種植核桃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行動已經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土地承包時,一家只有十幾棵到幾十棵樹,如今,有的農戶已栽下了上千株核桃樹,少的也有上百棵,前幾年已出現核桃收入超過十萬元的農戶,核桃已經成為山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村經濟的支柱。
5、核桃的文化價值
核桃蘸蜂蜜是核桃產區的一種傳統食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并流傳至今,到了山區農家,主人便會用核桃、蜂蜜招待外地來的客人,這一舉動不能不讓人感動,使您感受到山區人民樸實善良、熱情好客的純樸民風。
讀過茅盾的《白楊禮贊》,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和楊溯的《荔枝蜜》這些作品者,會感受到楊樹、松樹與荔枝樹,都無法與家鄉的核桃樹相比,因為核桃樹是最不平凡、最偉大的樹,能給主人帶來財富之樹。她給人們帶來的是希望與收獲,是享受勞動果實甘甜的喜悅。那累累的果實,使主人的愿望得以實現;那一棵棵為人們奉獻果實的樹,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無私奉獻精神;那樹干雖然已經空心但仍然結果的老樹,是強大生命力的見證;那歷經數百年風霜雪雨而不摧的樹,是百折不撓的象征;那樸實無華的性格,是家鄉父老鄉親們心靈美的寫照;那默默無聞、不與它木爭高低的品格,是農村人知足常樂、與世無爭的心理襯托;那種綠葉成蔭、美化自然的本性,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啟示;那要求與人甚少,給予人甚多的精神,是一種寶貴的奉獻精神!
桃核樹是高大喬木,具有適應性強、種植簡單、生命力強、壽命長的特點。樹齡已達500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樹仍然果實累累。因核桃樹的經濟價值很高,被當地人民稱之為“搖錢樹”。因此我們說:核桃樹是生命不止、奉獻不息的樹。
從結構上看,果有外殼及仁組成,果仁的形狀象人腦,紋路十分復雜,如人體的筋脈。這就使人聯想到事物的紛繁復雜性但又有規律可循,給人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啟示。
青皮是在加工鮮核桃時脫下的外皮。長期以來,青皮作為廢料被丟棄,然而有人發現:核桃青皮可治療一些頑固性皮膚病、防治土壤中的一些害蟲,還可以用來提取單寧。因此可作為醫藥、天然農藥的原料進行開發利用,是一種中藥資源。由此使人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義,要想獲得真知,就必須努力去實踐、探索。
核桃葉是最不起眼的部分了,但在核桃生長過程中,葉起著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營養的重要作用。又能為人們提供蔭涼之所、釋放氧氣、美化自然環境。此外還能作為中藥資源進行開發。如今,以核桃乳為代表的用核桃作原料的系列工業產品已經廣泛投放市場。使核桃與工業技術、信息資源相結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例子。
要求于人甚少,給予人們甚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就是核桃的精神,是核桃文化的核心內容。在社會大變革時代的精神文化建設中,我們呼喚這種寶貴的精神!在物欲橫流、一些人不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的當今社會,何不以核桃的品格來對照一下自己,做一個具有核桃品格那樣高尚的人。
糧食與核桃雙豐收的效果,成為從古至今的一種糧果間種的生產模式,2013年被列入了國家農業部公布的首批全國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長期以來,核桃油作為本地的一種食用油料,由于味醇香且營養豐富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漾濞人民,并一直沿續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光明,流傳著“格子格,柜子柜,里邊躲著四姊妹”的謎語和“公雞叫,母雞叫,哪個拾著哪人要”的順口溜。
核桃是一次種植長期受益的果樹,因此被人們稱為“萬年樁”、“搖錢樹”,果被叫做“金果果”。在我的家鄉,已經出現了每年核桃收入上十萬元,人均上兩萬元的人家,一些村民實現了種植核桃脫貧致富的愿望,核桃樹已經撐起農村經濟的一片籃天。樹還有固水土、抗風災的功能,由此來看,核桃樹林既是經濟林,也是防護林、水源林、生態林等多種用途林。人與樹相處十分和諧,樹能釋放出大量氧氣供人呼吸,為人提供蔭涼環境,樹林里的空氣很清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能促進樹的生長,生長在房前屋后的核桃樹要比長在山坡上的茂盛。
在農村,人們最愛談論核桃,每當人們說起核桃,總是親切激動,總是眉飛色舞、神彩飛揚。核桃使漾濞更知名,漾濞讓核桃更輝煌。核桃樹讓村莊變得美麗,使空氣變得清新、涼爽,到處是綠色的海洋。一棵核桃是一個氧氣制造點,一遍核桃林就是一個氧氣加工廠。在核桃身上,人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憧憬著奔小康的夢想。
漾濞的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極為適應核桃的生長,人們種植經驗豐富,創造了全國質量第一的品牌,漾濞核桃名揚四方。核桃樹是集生態與經濟效益于一身的樹種之一,受益期長達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具有適應性強、易栽活、管理簡單的特點,從精神層面上說,有要求與人甚少,給予人甚多的優秀品格,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居住在核桃林中的人們,得到核桃的滋養,成就了核桃一樣的品格,樸實而勤勞,熱情又善良。
孩子上學、子女成家、建蓋新房,是核桃實現了人們的心愿、夢想。隨著核桃產業的壯大發展,漾濞將會成為一個美麗最宜居的地方。
二、值得反思的問題
1、缺乏科學指導,核桃生產盲目性長期存在。這個現象在全州、全省都存在。2000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扶持、鼓勵農民用好地(常耕地)種植核桃的政策,山區農民將自家的常耕地栽滿核桃樹后,再向漫山遍野發展,先是砍掉樹木,再將地面挖成地栽上核桃樹,種植核桃的地域從山頂分布到漾濞江邊,海拔跨度從1100多米到2800多米。不顧海拔、土壤、氣候、坡度、水源、勞動力等條件,盲目行動,也無相關部門對農民進行合理引導。據觀察,核桃樹的適生海拔是1800至2200米,只有在土壤肥沃、深厚疏松、潮濕、向陽的地方長勢最好,種植核桃要尊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缺乏科學引導,農民瘋狂種植核桃、重種植輕管理的行為,客觀上使森林資源、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破壞,核桃的產量、質量、效益也不高。
2、加工技術十分落后
40多年前的生產隊時期,人們加工核桃,用的是手工脫皮、剝核桃仁,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脫皮、剝仁仍是手工操作,沒有現實機械化,速度太慢,效率十分低下。
3、市場混亂
在縣城,至今沒有建立起一個象樣的核桃批發或零售市場。外地人到漾濞,不知道去哪里買核桃。具有一定規模的規范化的核桃市場未能建成。商戶將外地核桃買進來、冒充漾濞核桃賣出去,加工過程中用化學藥劑泡洗的情形也有發生。全省均打“漾濞核桃”的招牌對外銷售核桃。前不久,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對漾濞核桃生產、加工和銷售進行了采訪調查,發表了《攔腰斬斷,核將何去何從》的文章,認為近年來漾濞核桃價格下滑甚至爛市的原因,是生產過剩,我不同意此觀點。我認為主要還是精深加工搞不起來,長期處于賣原料而造成的。不要說外地,就本地人而言,哪個不愛吃核桃油?我們有嗎?哪個又不愛消費品種達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核桃加工產品,我們能提供嗎?核桃鮮果,哪個不愛吃,但是能保鮮(不是用冰箱)半年或更長時間的技術,我們有嗎?“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蹦隳貌怀龊卯a品,外商和你談什么?怎么會有市場?以核桃為原料,可以開發出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產品,但是我們連像樣的幾種都拿不出來。核桃乳已經是老掉牙的產品了。
4、種植密度過大
農戶成遍種植的核桃樹,普遍存在密度過大的現象,有的株距只有八九尺,這樣的密度,很難使樹長到足夠大,在老輩人栽下的核桃樹中,占地面積達一畝多,產量在一萬多個甚至上兩萬個的都有,但是現在的核桃樹,長到結果一千多個時,相鄰的樹枝條就長攏了,就無高產可言。合理的密度應當是:株距在5-7米,行距在8-10米。
5、精深加工仍是空白
核桃精深加工,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縣內的有識之士提出來的一個思路與設想。只有對核桃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才能能提高核桃的綜合經濟價值,通過加工增值來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和財政收入,實現富民又富縣的目的。如今看來,精深加工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叫了幾十年,至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缺資金、技術和人才(尤其是企業管理和經濟管理人才),一些本地人(商戶)目光短淺,沒有戰略遠見,至今核桃產品精深加工這個項目做不起來,雖然辦了一個核桃乳廠,但是離深加工的要求相距甚遠,未能促進核桃加工業的發展。核桃富民已經實現,但是稅收財源未能開發出來,未能實現富縣的目的。
6、農民的積極受挫
近兩三年來,由于核桃價格下滑,去年,鮮核桃價格只是4元多一斤,干核桃也只賣6元左右一斤,最低價時只是3元多一斤,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核桃的熱情和積極性,放松了生產管理,有些人甚至產生了想砍掉核桃樹種其它作物的想法。
7、信息落后
如今雖然有了手機、電腦、互聯網等信息來源手段,但是我們對全國、全世界核桃的生產、供應、加工、銷售、消費等信息的了解,仍然是落后的,知之甚少,例如每年從我們這里賣出那么多的核桃果和核桃仁,人家拿去后是怎么進行深加工和消費的?我們似乎并不知曉(我就不知)。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運用服務。
8、宣傳力度不夠
二00二年,我縣舉辦首屆“核桃文化節”,對宣傳漾濞核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隨后在每年的九月一月如期舉辦(現在叫“核桃節”)。在核桃文化方面,當地的文化人還用文學作品進行了大量的宣傳,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對核桃的食用和藥用,醫藥保健功能上,就顯得嚴重不足甚至很少見宣傳。不說外地,就是本地人也不重視多吃核桃來取代這樣那樣的市售保健品、藥品,這也說明我們缺乏正確的引導與宣傳。據一篇資料說:在沒有核桃的地區,在核桃價高時,人們購買核桃,只是給小孩子和老人吃,作為滋補食品,年青人根本舍不得吃,這就說明:核桃是很有消費市場的。看外省的核桃產品廣告,還有“若要健腦,多喝六個核桃”,我們(云南)有什么呢?
9、化肥、農藥污染
農民為提高核桃產量,普遍用上了化肥、農藥,在脫皮時,有的也用化學藥劑,哪里有核桃樹,復合肥就撒到哪里,除草劑就打到哪里,有的加工戶在核桃仁加工過程中,也使用化學藥物,農戶用煤烘烤核桃也很普遍。生產中化肥、農藥的使用,會破壞土壤,污染水源,是不符合“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的。作為本地人,我們試想一下:我們生產的核桃,還能算“綠色食品”嗎?
三、建議
1、因地制宜。種植核桃要選擇最適宜的海拔范圍,并根據土地、水源、勞動力等條件,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與計劃,確保質量與效益。結合農村家庭、土地、勞動力、管理技術水平實際,每戶種植的核桃樹數量不宜超過100棵,通過精心管理,單株產量應達到5000個以上。
2、提高加工技術。盡快實現機械加工。要加快研制、生產核桃脫皮機、核桃仁加工機械,以便大幅度提高加工速度與效率。
3、建設規范化的核桃市場??h和鄉(鎮),均應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核桃交易市場。
4、加快精深加工的步子。在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前提下,要使精深加工有實質性的突破。
5、保護農民的積極性。正確引導農民管理好現有的核桃樹,通過精心管理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從而保護生產者的積極性。對砍樹行為的發生危險,應及時引導,堅決制止。
6、加強信息收集和分析運用服務。
7、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核桃產品食用和藥用功能的宣傳,為產品銷售開拓新的途徑。
8、走傳統(生態)農業的路子。生態農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化學農業因產品質量不安全已被認為是落后的農業)。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淘汰化肥、農藥的使用。要引導農民變現代農業(化肥、農藥農業)為傳統(生態)農業生產核桃,建立產地、生產過程可追溯的制度。
9、加快電商發展。網上銷售核桃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銷售途徑與模式,前景廣闊,應加大扶持力度。
10、開展生態旅游。如今,在我縣山區核桃已經成林成遍,春夏綠樹成蔭,秋季果實累累,風景十分優美,能吸引外地人旅游觀光,可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是目前全國最佳的旅游模式與項目,值得深入研究。
11、珍惜“漾濞核桃”這個名牌
“漾濞核桃”這個名牌是經過祖祖輩輩的漾濞人民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是來之不易的無形資產。要確立珍惜漾濞核桃這張品牌和名牌的觀念與行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漾濞核桃的名譽,不干有損核桃形象的事情。政府應當制定漾濞核桃品牌的保護措施。絕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上砸掉漾濞核桃這塊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