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
取景這節課托更了很久,因為取景是個很復雜的動作,其中包含的邏輯又很多。
色彩,構圖,明暗,機位等等都屬于取景的范疇,也就是說當攝影師拿起相機那一刻,攝影師的腦子里就已經有了畫面,如何構圖,用什么技法已經是經過思考的了。
但是,構圖,色彩,光都需要單獨的去講,才能讓初學者掌握邏輯。那么取景這個復雜的動作我怎么才能做到讓大家以最快的方式去理解它呢?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要讓這節課知識單一,好掌握,看完教程就能拍出效果。
那么我們這節課就談元素,也就是我們總說的畫面要干凈。
什么叫干凈?老法師們看完初學者的作品第一句話總是,畫面不干凈,不夠整潔,主體不突出。
好,我們正式開始講,畫面整潔,主體突出,攝影的減法邏輯。
只要是個拿相機的人,不管會不會拍,都會告訴別人,攝影是個減法藝術。但是如何減?不是所有攝影師都能講出來的。因為每個攝影師的文化視角不一樣,拍肖像的和拍風景的就是不一樣的排雜邏輯,但是作為初學者我們應該先做好基礎。先弄懂排雜的基礎邏輯和基礎技巧。以后無論是拍肖像還是拍風景,就知道該如何加元素和如何減元素了。
上圖是一張再普通不過的生活照片了,我們平時在家拍個萌娃基本都是這么拍的。作為一個家長我們當時看到的就是孩子在喝水,小肉手,背景光照出了孩子的發絲光,小馬駒也有輪廓光,在我們的肉眼視覺里非常漂亮。
大家要記住,相機是單孔成像,拍出來的照片如果不經過構圖,會和你看見的畫面大相徑庭。
首先我給大家分析下這張照片的元素
我們看這張照片里共有9個元素,加上背景墻一共10個元素?,F在我用紅框把這些元素都畫出來了,我們再返回原圖去看下,是不是明顯感覺到雜亂了?這就是我們說的路人照。讓我們看看攝影師是如何解決的。
既然是攝影師拍的,我們就慣例分析一下
參數又來了,你按照參數拍,你拍不出來!
忘掉參數學邏輯:
首先,為什么要用高中調,因為兒童攝影我們大部分時間用的都是高調,只要不是體現兒童受苦受難,我們需要用高調來體現兒童的活潑可愛。高調才是正確的曝光,而采用高中調是為了營造氣氛。如果你不知道影調的作用,我給個傳送門,去看看我的影調和曝光課程
2.什么是正確的曝光
通過照片我們看到,噪點很小,所以ISO值要降低,大概在100左右。由于背景清晰可見并未被虛化所以光圈在F4范圍,為了體現主體與環境的關系,攝影師用了中段光圈F4,那么小光圈進光小我們也做到了,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照片其實環境是個大光比,因為背光窗戶光線很強烈,我們對焦主體的時候窗外天空就會過曝,既然我們是高調照片,過曝就過曝。只要保持人物主體光線屬于高調,窗戶的高光過曝是正確的,由于環境光強烈,我們快門速度選擇200-500分之一秒是可以拍出這種高中調的。最后是焦段通過第一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到視野夾角屬于我們人眼視野,照片四周沒有畸變,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45-55mm鏡頭拍攝的。
學會了邏輯,我們在拍照前就知道要思考什么了??偮犂戏◣熣f要思考,我們要思考什么?這下心里有數了吧。
下面我們來說下減法:
先說技巧:除了被攝主體,其他元素不超過3個。也就是說連主體算在一起整張照片就只保留4個元素。
作為初學者,大家牢記,一張照片有3種元素作為襯體完全可以滿足主體突出,環境關系,色彩陪襯,層次豐富等可閱讀信息。這里的3種襯體元素,我再給大家細化一下
有了這個技巧,我們就可以去練習排雜了。這個在攝影里叫三元素構圖法,但是,很少有老法師會告訴初學者這個技法。我不明白為什么?這么簡單易懂的技法,為什么會這么保留?
想讓畫面干凈,主體突出這就是最核心最基礎的技法了。
這個三元素構圖法,適用于靜物攝影,動物攝影,人物攝影。有部分風景攝影也適用
注意:色彩斑塊也算一個元素,一張照片不要超過3種顏色,一般都是兩種顏色加一個無彩色來平衡色彩,色彩這個知識我們將會用幾節課來講,色彩知識有點多,以后慢慢學。這里先給大家說個基礎。只要我們的影調涉及到中調,高中調,低中調,我們就要注意顏色的搭配盡量不要用對比色。我們以后講色調的時候我會講邏輯,這里不展開講了。作為一個初學者我們就先記住這個基礎邏輯。創作是另一回事。很多攝影師也會用對比色的色調拍攝中調影調的照片,給主體加以張力,那些都是在對色彩有所理解以后的事。初學攝影我們就先做正確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看攝影師當時的拍攝現場是什么樣的:
上面兩張圖就是攝影師的拍攝現場,是不是很雜亂?作為一個攝影師,在定完影調,曝光以后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主體,然后排雜。我們把排雜的過程叫做減法藝術。只要會干擾到主體,我們就要減掉,再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時間,地點,主體,事件。我們只要把主體突出了,剩下的三個要素都是襯體。就看攝影師想不想表達,或者說,這些要素是否還可以再減。比如時間,地點。
為什么不減事件呢?我們說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是要傳情達意的,有事件,有狀態的主體才是有閱讀性的,比如開心的人,哭泣的人,跳躍的寵物,面向陽光的花朵等等。用事件和狀態來給予主體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我們可以用色彩,光影,線條來增加張力。
本來這節課我們就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這里可以講些基本的技法加深我們對如何排雜邏輯的理解
我們經常看到攝影師把相機豎過來拍,有的時候又橫過來拍,那么攝影師為什么要這么做?我們在什么時候才需要這樣做?這背后的邏輯是:
橫構圖:當背景有水平線或主體呈橫線時,且取景焦段內沒有干擾主體的其他襯體時,我們可以采用橫構圖。
主體人物做的動作讓人物呈現出橫線的姿勢,主體背景有明顯的水平線。這時我們可以采用橫構圖。
豎構圖:當背景有空間延伸感,主體以垂直姿態展現,畫面大部分線條為豎線,或橫構圖時畫面雜亂,我們應該使用豎構圖
主體垂直,畫面背景有空間延伸感。
這是我們橫豎構圖的基本邏輯,當然我們以后還要了解更多關于構圖的知識,我們今天就先介紹用橫豎構圖來排雜的邏輯。
現在好多攝影師為了虛化而虛化,一味的追求大光圈虛化背景的效果,不可否認這的確可以讓主體更加突出。但是看多了這種照片會審美疲勞,而且有種技術不夠光圈來湊的感覺。真正的攝影師,是要讓人物融入環境,把人物的線條,服裝,妝造,美姿,狀態融入到環境里去,這才是思考和工匠精神。初學者開始不好把控主體與環境的融合,完全可以用大光圈來虛化掉雜亂的環境,但是當我們有了一定的攝影知識后,我們一定要學會思考,結合我們學的攝影知識來讓人物融入環境,讓作品的層次更豐富,讓讀者有更多的閱讀信息。
我們來看一組攝影師ADWARDS的作品
利用色彩來控制畫面的雜亂,利用景深來刻畫人物的空間張力
所以,在我們沒有掌握攝影系統知識前,我們可以用大光圈來彌補我們對攝影知識匱乏的缺陷,但是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攝影知識,我們就要讓主體融入自然,這樣的作品才能有更多的可閱讀性。
我們還可以利用焦段的特性來給我們的照片排雜,廣角的近大遠小的特性,可以放大主體遮蓋遠處的雜亂。長焦空間壓縮,利用長焦的特性來把主體兩邊的雜亂排除掉,并把主體和背景環境的關系拉近,造成視覺錯位的效果。
我們要善于利用我們手里的焦段,比如肖像攝影,35mm鏡頭可以做到近大遠小,85mm可以壓縮空間。
如果你不了解焦段移步到我的焦段教程:焦段在攝影里的作用
我們今天先了解一下機位對取景的一些很淺的知識,機位在攝影里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角度對攝影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就有利用機位來排除雜亂。
上面兩張照片就是利用機位來排雜的例子。我們說,攝影的技法有很多,但是背后的邏輯總是有章可循的。機位排雜很重要,但是機位還有有著更深的知識,我們看攝影師拍的很好看,機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先淺淺的了解,機位會做為重點知識來展開講。
攝影的技法和理論有很多,看似很復雜很繁瑣,并且很深奧。但是背后的邏輯卻很簡單,就是主題突出,畫面整潔,層次豐富,傳情達意。至于我們如何做到這4點,就是一個攝影師在拍照前的思考了,究竟要用到哪些理論知識(比如色彩學,心理學,光學等)要用到哪些技法(比如:焦段,長曝光,大光圈,布光等),學攝影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邊學邊練,基礎邏輯和技法學完了,就去補充審美和文史知識。沒有一個專業知識對攝影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要靜下心來先學好基礎邏輯。我個人覺得,大家已經學習了最基礎的攝影邏輯了,我們現在應該可以拍出一張跟以前不一樣的照片了,大家要在練習里找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去找答案。
“對我來說, 攝影是種觀察的藝術, 是從尋常的地方找到趣味的事物……我認為攝影與你所要拍攝的物件沒有太大的關系, 重要的是你用什么角度去觀察?!?/span>
- 艾略特.厄韋特
下一篇:一張照片你第一眼看見的并不是黃金分割,而是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