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考建議
心肌損傷標志物定義:心肌損傷發病 6~9 小時候,血中出現增高并持續數天、對心肌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高標志物。
理想標志物的特性:1、時間限定性;2、比例特異性;3、敏感被測性;4、分級相關性。
一、心肌酶譜檢測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8小時,血中AST增高,18—24小時到達高峰,4—5天后恢復正常。其值與心肌梗死范圍和程度有關,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圍擴大或新的梗塞發生。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等組織中。
肌酸激酶(CK)測定
參考值:
男性 :0—190U/L(37°)
女性: 0—165U/L(37°)
臨床意義:
1.CK主要用于診斷心肌梗死,CK升高的程度與梗死的面積成正比。
2.骨骼肌疾患,肌營養不良及多發性肌炎者,進行性肌萎縮、皮肌炎、甲狀腺疾病時CK活性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3.生理性升高見于運動后48小時內、分娩、新生兒血清CK活性高于正常值。另外,某些藥物,如利多卡因、麻醉藥、降脂藥等可使血清CK活性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分子是由兩個亞基單位組成的二聚體,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參考值: CK-MB:0-25U/L
心肌損傷的決定性水平為>9μg/L
臨床意義:
1.急性心肌梗死后胸痛發作,血清中CK-MB于4小時升高,24小時達高峰值,至3-4天恢復。
2.肌肉損傷或肌內注射,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乳酸脫氫酶(LDH)測定
乳酸脫氫酶(LDH)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腎臟,其次存在于肝、脾、胰、肺、腫瘤組織,紅細胞。當上述組織損傷時,它可進入血液,使血中LDH水平升高。
臨床意義:
1. LDH增高主要見于急性心肌梗死,6-10小時升高,2-3天達高峰,1-2周恢復正常。
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某些惡性瘤,骨骼肌病,有核紅細胞骨髓內破壞(無效性造血),白血病等, LDH往往升高。
3. 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血管血栓形成并出血的病人。腦脊液中LDH總活力升高。
4. 若血清中未除盡血塊溶血時血清LDH活性顯著增高。
二、心肌蛋白檢測
肌紅蛋白(MYO)
1.血清MYO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出現最早的標志物,發病1-4小時開始升高,6-7小時達到高峰,24小時恢復正常。
2.MYO峰值的高度與心肌損傷或壞死的范圍、預后成正比。,MYO>2000ug/L為預后不良的指征。
3. 特異性差。
肌鈣蛋白(CTn)
CTnT和CTnI為心肌細胞特有,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出現較早且特異性高的標志物。
2002年公布的“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中建議:將心肌肌鈣蛋白(CTnT、CTnI)取代CK-MB成為檢出心肌受損的金標準
C反應蛋白
1、CPR是一種急性相蛋白,肝臟是其主要的合成器官。
2、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即可出現異常增高。
3、CRP能預測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再發缺血和死亡的危險性。
損傷指標時間性比較
起始(小時) | 峰值(小時) | 恢復(天) | |
CK | 6 | 24 | 3-4 |
CK-MB | 4-8 | 16-24 | 3-4 |
AST | 6-12 | 24-48 | 3-6 |
LDH | 8-10 | 48-72 | 7-14 |
cTnT | 3-4 | 50 | 12-14 |
Myo | 2-3 | 12 | 1 |
綜合比較
對心肌壞死標記物的測定應進行綜合評價,如肌紅蛋白在AMI 后出現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異性不很強;TNT 和TNI 出現稍延遲,而特異性很高,在癥狀出現后6 小時內測定為陰性則6 小時后應再復查,其缺點是持續時間可長達10~14 天,對在此期間出現胸痛,判斷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 雖不如TNT 、TNI敏感,但對早期(< 4 小時)AMI 的診斷有較重要價值
三、心肌血管標記物檢測
B型鈉尿肽(BNP)
1、由心室分泌
2、心室壓增加,或心室擴張時刺激BNP分泌
3、具有強大的利鈉、利尿、擴血管和抑制交感神經活性作用
診斷心衰: BNP<100ng/L,心衰的可能性極小,其陰性預測值為90%,如果BNP>500ng/L,心衰可能性極大,其陽性預測值為90%。
BNP在100~400pg/mL之間還應考慮其他原因,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衰代償期等。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