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風格”起源20世紀,藝術家們用最少的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來表現作品。
將這種風格,用在攝影上,就是將‘減法’運用到極致的“極簡”攝影風。
如果非要給“極簡主義攝影”一個定義,曾看到的一個解釋——
“極簡攝影”的關鍵在于“簡潔”,可以看做是一種設計的構圖,目的是在追求能用最低限度的視覺感受去說明整體影像的故事,以畫龍點睛的方式讓大家看見簡單的主題,大片留白下的影像主體。
而極簡攝影的技巧之一,不走尋常路,打破攝影常規,在很多作品中也許完全不符合黃金分割,主題可以偏離,與背景主題沒有任何關聯,以抽象的取景最終呈現看似不合理但又很完整的作品。
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在欣賞“極簡”作品時,除了參考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外,更多的內涵和解釋取決于欣賞者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雖然在攝影界“極簡風格”幾乎被掛上“大師”級標簽,但不代表初學者不可以嘗試,掌握拍攝“極簡”的幾個基本特點,加上適當的后期,你也能拍出很有feel的“極簡”大片。
對于初學攝影時,拍出的照片經常被批為“主題不明確”,“元素過多”,因為大家習慣用多種元素去表達豐富的內心。
而極簡攝影“專治”想法太多,要求主題一定突出,一張照片幾乎沒有太多元素,甚至只有主體,其它用大面積的色彩,空間,陰影等等去做陪體,來烘托表達主題。
為避免過多的元素修飾,拍極簡風前,需要我們提前想好你拍攝的主題思想,選擇一個最重要的主體,用一個‘興趣中心’來吸引觀賞者。
每種攝影的風格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極簡攝影”是用簡潔的元素,對多彩的世界做一個“獨立”但有內容的表達。
所以,極簡攝影作品,常見用大片的留白,去表達獨立的“主體”這是極簡風格的特點,但不僅局限于此,更多是需要我們用獨立的個體,去除煩躁,遵循內心的表達。
簡潔,不代表隨意,沒內涵。“極簡攝影”主張最少的元素表達豐富的內心,這就更加考驗拍攝者對照片的理解和表達,而一個“會講故事”的極簡作品,是最容易引起觀者共鳴。
“極簡風”作品中常見線條、紋理的構圖,利用結構,顏色對比,形成視覺沖擊或幾何印象,這也是拍好極簡的一個方法。
▼“極簡攝影”中建筑類的作品很多,屬于極簡攝影的主題之一,因為這類的主體在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所以,對于初學的小伙伴,可以嘗試這類主題的拍攝。
剛開始拍“極簡風”會對元素的數量,色彩的對比掌控不好,對于初學者可以嘗試一些后期方法,變為黑白色系,主題抽色等等,突出主題,達到極簡攝影效果:
▼將照片變為黑白色系:
▼抽色,只保留主體色彩:
極簡風”的魅力在于畫面的純粹,干凈,留給觀賞者無限的想象。
對于初學者,嘗試拍好極簡攝影,除了掌握以上幾點技巧外,還需要更多的創意,多欣賞經典作品,最重要的是——時刻記住“少即是多”。
文|岳小月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