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荷花
唐代:
李商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完善詠物,
贊美,
荷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世上人們對待花和葉的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在銅盆中,花葉只能落在土里化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注釋
不相倫:不相比較。意謂世人皆重花而輕葉。倫:同等,同類。
金盆:銅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綠荷紅菡萏(hàn dàn):綠荷是指碧綠的荷葉。菡萏是指未開的荷花。
卷舒:形容荷葉的姿態。卷,卷縮。舒,伸展。
開合: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卷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
創作背景
公元838年(開成三年)
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于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這首詩的含義明確易懂,主要是以“荷葉”為主題,使它能誦易曉,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跡,與議婚熱戀之時的《荷花》詩前后相應。
完善參考資料:
1、靖宇主.唐詩多功能多用途詞典 上:遼海出版社,2001.09:85-86
2、靖宇主.唐詩多功能多用途詞典 上:遼海出版社,2001.09:85-86
鑒賞
詩一開頭,并沒有直接從荷花本身著筆,而是先從其他花卉的花與葉的關系寫起:“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薄皞悺保炔⒅?,世上的人對待花和葉是不一樣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論。人們對花特別偏愛,把它栽在金盆中以供觀賞,又倍加愛護,而花葉則聽任它“零落成泥碾作塵”(陸游《卜算子·詠梅》)。同時,其他花卉的花與葉的關系也并不密切。如杏即先花而后葉,花開而葉未放,葉生而花凋落。桃花那么鮮艷,但其葉也不與之般配,須得綠柳相映才更顯其美,故有“桃紅柳綠”之稱?!凹t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這種花葉相映之關是其他花卉不易具備的,只有荷花以此見長,所以詩人接下去便寫道:“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李商隱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598篇詩文完善猜您喜歡
陋室銘唐代: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div style="height:15px;">


完善初中文言文,
古文觀止,
詠物,
贊美,
品格怨歌行兩漢:
班婕妤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智锕澲?,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完善詠物,
寫人,
宮怨,
怨情楊柳枝詞唐代:
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完善樂府,
詠物,
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