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建議年輕人不要太早走入婚姻。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雖然在結婚以前,任何人都不可能未卜先知、預知自己和伴侶走進“圍城”后的感情及生活狀態,但至少應該做足準備?!巴砘椤辈粌H指生理和年齡上的成熟,更重要是代表一種理性的態度,年輕人應該在心智較為成熟,身心兩方面都做好準備后再去結婚。
我國政府倡導的晚婚年齡是男性滿25周歲、女性滿23周歲,我認為男女最佳的結婚年齡,首先是要符合這一條件,甚至還可以再晚幾年,趕在30歲之前結婚就比較理想。
這個時期對于讀大學的人來說,基本上就是大學畢業后的最初幾年,這是人的腦力和體力都十分充沛的一個階段,也是工作熱情很高、事業驅動力較強的階段。一些人開始在工作中初露頭角,有意識地進行職業規劃,面對人生和未來相當積極樂觀;當然也有很多人進入社會后頗感不適應,需要進行調適,改善心態及方法。但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在不斷參與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年輕人從家庭和學校習得的價值觀也持續不斷地被強化或修正,待人處事的心態及能力等各方面都日臻成熟——成立家庭、承擔責任、生兒育女的最佳時節也來臨了。
選擇伴侶是一個關鍵環節。我贊成“婚前選擇、婚后不選擇”的擇偶方式及態度,即婚前廣泛交友,選定一個最適合的人走進婚姻,婚后忠于伴侶。
“婚前選擇、婚后不選擇”也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婚戀觀。美國人在談戀愛的階段心態都是較為開放的,合適就繼續發展,不合適就友好分手,很少有人會因為某段戀情的失敗而郁郁寡歡、影響終身幸福的。
國內的一些年輕人則剛好相反,他們婚前不主動、不選擇,對自己的終身幸福缺乏明確的想法。要么對一段不甚滿意的關系當斷不斷,要么對一個不太理想的對象若即若離;對于女性來說,還有人不懂得保護自己,未婚先孕,將自己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蹉跎到一定歲數,很多人在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下匆匆結婚,走進圍城后,才發現兩個人在價值觀、個性和性格、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都不匹配。一些人開始“婚后選擇”:或者一方出軌,或閃婚閃離,造成很多情感的傷痛、也產生了許多單親家庭,甚至促成婚姻悲劇的發生。
兩年前在南京曾發生了這么一個慘劇,一個“80后”老公在凌晨三點多喝醉酒回到家中,和仍在等他的“90后”妻子發生口角,爭執之中用水果刀將妻子捅傷,女方最終因為傷重不治而亡,死時年僅22歲,留下一個剛滿百天的女兒。這對小夫妻是典型的早婚,丈夫為富二代,高中即輟學,天天打網游,經濟一直不能獨立;妻子結婚時仍在念大學,因懷孕而輟學。和很多這個年紀的女孩一樣,她特別熱衷出去玩、愛逛街、喜歡打扮自己,但生了孩子后,她沒法再經常出去了,而丈夫仍然喜歡在外面玩,兩人為此經常吵架。事發當晚,妻子也是不滿老公回家太晚,而丈夫則逼問妻子是否曾經對自己不忠。
負責處理此案的律師為兩人深表惋惜,律師比較了解此事,他分析說:“他們二人雖然結婚生子,但對愛的理解有偏差。因為都沒有參加工作,沒有經過生活的歷練,不懂生活艱辛,這就導致他們不懂相互理解和包容。再加上是奉子成婚,結婚匆忙,兩個人在心理上都沒有做好準備,不具備共同面對生活、面對挫折的能力。除此之外,因為家中條件優越,他們沒有生存危機,無事業無追求,沒有付出便不能體會與社會互動的樂趣,無趣單調的日子也容易生是非。如果心智較為成熟,有話好好說,完全可以避免這場爭端。正是因為兩個人都不成熟,溝通不暢,內心脆弱,才發生這幕人間慘劇。
早婚的弊端非常之多,第一就是容易選錯人。年紀輕的人大多視野較窄、見識也比較淺,對愛情、婚姻及人性都認識不足,有人欠缺對現實的考慮,有人則過于實際舍本逐末,最終盲目做出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選擇。
早婚的人常常認識不到婚姻和愛情的差距,相愛容易相處難,不懂得經營婚后的生活,更不善處理兩個家庭的分歧。就像這個案件中的女孩子,她婚后就常在人人網發表感言,表達內心的迷茫和困惑,如:“最痛苦的不是要什么得不到,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原本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年紀,卻一下子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承擔那么多角色和責任,又沒有人告訴她怎么做,想問題做事情難免會偏激。
除此之外,早婚的人更容易缺乏責任心。一對年輕人陷入熱戀,沒過多久便結了婚(有的只是辦了酒席,并未領證),生下孩子。但突然有一天,男的一聲不響地走了,杳無音訊。女的獨立撫養孩子,生活太過辛苦,便通過電視或其他媒體,滿天下去尋那個失蹤的人。像這樣的事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更多的則是人沒有走,心卻早已不在婚內。
當最初的激情隨時間的流逝而歸于平淡,一些渴望愛情的人開始在婚外尋找,如今的社會環境又這么浮躁,如果對家庭和伴侶缺乏責任心,對承諾不夠慎重,則很難抵擋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并不是所有早婚的人都不成熟,但是婚外情在早婚族、初戀即結婚的人群中發生率非常高。因為沒有品嘗夠愛情的滋味,心有不甘,一紙婚約對他們的約束力很弱,有的人只憑自己的感受選擇,更容易讓婚姻觸礁或失敗。
所以,年輕人不要急著塵埃落定,而應該本著對自己和未來負責的態度,趁著年輕廣泛交往、認真談戀愛、規劃自己的人生。這里說廣泛交往,前提是一定要有原則,尤其是女孩子,要自尊自重,和異性發展健康的友誼,用開朗和機智的態度去接近異性,做到知己知彼,不要急于愛上別人。最后,綜合考慮對方的人品、能力、個性等因素,確定一個最適合的做戀人。
而戀愛只代表一場雙向選擇的開始,有的女孩子談戀愛時非常任性、情緒化,對男友百般挑剔和刁難,希望以此證明對方在乎自己,我覺得這其實是幼稚的表現,既不能使自己更好的成長,又不利于兩人關系的良性發展——這一點尤其需要提醒女性朋友注意。
即便是感情進展順利的情侶,最好也不要立刻進入婚姻。我建議彼此相愛的人最好要交往30個月左右,也就是2至3年的時間,再確定下一步兩個人的關系走向??茖W家們認為,荷爾蒙能夠使情侶們擁有長達18至30個月的愛情保鮮期,在此期間,激情會使他們墜入愛河,雙方都最大化地在內心美化對方,彼此之間的分歧也可能因此不會充分暴露。如果在此期間走進婚姻,很可能在婚后一段時間即發生嚴重的幻滅,從而使心理落差巨大,關系陷入緊張與混亂。
一些熱戀中的情侶在潛意識里常?;乇軟_突,但實際上,婚前的爭吵對兩個人的關系發展都是健康有益的。因為幻想終歸要回歸現實,每一對愛侶要想天長地久,都必須經受現實的考驗。所以,戀愛期不能太短,至少不能短于2至3年的保鮮期,要讓彼此有機會經歷一些風雨再走進婚姻。戀愛雙方的性格、觀念、核心價值、人生目標等差異,有時候在爭吵中能清晰顯現,讓雙方有機會判斷哪些分歧是可以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容忍的,那些分歧是忍無可忍的。等雙方對彼此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后,仍愿意攜手一起共度人生,那么這種選擇是趨于理智的,說明他們不僅被對方的優點吸引,也能接納對方的缺點。此時再舉行婚禮,鄭重說出“我愿意”那三個字,也明顯更為慎重和謹慎。
總之,結婚不是要趁早,結婚一定要選擇好;而且,選擇對象也不是選最好的,而要選最適合的。伴侶要和自己相處一輩子,因此不能像裝飾品一樣,是為了擺在家里好看,帶出去給別人稱贊的。應該選擇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相近、各方面條件匹配的對象。一般來講,女人選擇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男性作為丈夫,男人選擇心地善良、賢淑有教養的女人作為妻子,婚姻較易維持長久。結婚不是要找一個比你更優秀、更成功的人,而是要找一個跟你志趣相投,使你心情愉快、能與你和諧生活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你的個性,欣賞你的優點,接納你的缺點,并且讓你盡情發揮自身潛能,那么,他就是最適合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