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島,每一個城市都有她的歷史,每一個區都有她的故事!今天女兒突然問我:爸爸為什么我們居住的城市叫西安呢?我們學校叫蓮湖xx小學呢?
為了精準地回答她這個問題,我隨即翻閱了大量典故歷史之后可算弄明白了,順帶產生一個想法,大家會不會也有這個疑問呢?
于是產生了把咱們國家的省會城市以及各區歷史都整理一下的想法和行動,中國地大物博,順序就按照從北向南,從東向西的順序給大家整理,依此分享給大家,科普讀物,有更懂歷史的親們歡迎補充分享。
魅力合肥
今天帶來的城市是-合肥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0年11月,全市下轄4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144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2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936.99萬人,城鎮化率達82.28%。2021年,合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12.8億元。
廬劇
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施水(今南淝河)流經此地與古肥水(今東淝河)匯合,故曰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又名“廬陽”,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的美譽。
轄區:4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
合肥人文地圖
蜀山區夜色
蜀山區-取自合肥城區內唯一的一座山大蜀山
蜀山區,隸屬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市內四區之一,位于合肥主城西部,全區總面積663平方千米。
合肥市70%的科教資源坐落蜀山區,擁有以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30余所,以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研院所60多個,以及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為代表的國家大科學工程、重點實驗室105個。
蜀山區,其前身是合肥市西市區、合肥市第三區。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合肥劃市區為第一、二、三區。
1951年11月,中共合肥市西市區委、區政府成立。新成立的西市區。
2002年3月,根據合肥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對全市四個區重新進行了調整和劃分,將西市區更名為蜀山區。
瑤海區風光
瑤海區
瑤海區是合肥傳統工業區和城區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及重要交通樞紐。歷史悠久的“壩上街”自古就是車船碼頭,是古廬州倉廩米布交易的繁華之地,是合肥商品經濟發展的搖籃;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稱號。
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車站區派出所行政區轄職權轉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車站區行使。
1960年,城市開展公社化運動,該區于當年6月5日改成立為東市區人民公社(區人委仍存留。中共車站委員會更名中共東市區人民公社委員會。
1968年5月18日,東市區人民公社撤銷,改成立東市區人民政府。機關駐地蚌埠路472號。
2002年3月,合肥市進行區劃調整,該區更名為合肥市瑤海區。
明教寺
廬陽區
廬陽區,隸屬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市內四區之一暨主城核心區,以板橋河為界與瑤海區相望,西與肥西縣毗鄰,南連包河區、蜀山區,北與長豐縣接壤。
合肥自秦代置縣,長期為“古廬州府”址,合肥老城區主要集中在廬陽區。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柳塘春水藏舟浦、蘭若秋風教弩臺、張遼威震逍遙津等眾多古跡。
秦朝置合肥縣,屬九江郡。
西漢時先屬淮南王國九江郡,后淮南國廢,設九江郡,合肥仍屬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屬揚州九江郡。
唐朝時改廬江郡為廬州,先后屬廬州、淮南道廬州、廬江郡。
北宋時先后屬淮南道廬州、淮南路廬州、淮南西路廬州,均為州治。
南宋時,廬州曾為金占領,寄治巢縣,旋即收復,仍為州治。
明朝時先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后屬南京直隸廬州府,均為府治。
清初屬江南省廬州府。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屬安徽省廬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分為三道,屬安慶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區,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安徽省省會從立煌(今金寨)遷至合肥,省政府機關駐區境。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設區,第一區、第二區在今廬陽區境內。
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兩區基礎上成立東市區。
1960年6月,東市區更名為南市區,同時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
1963年8月,南市區更名為中市區,撤銷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實行新區劃建制,中市區更名為廬陽區。
合肥南站
包河區
包河區以合肥市原郊區為主。2002年,合肥市郊區更名為包河區。
包河區以合肥市原郊區為主。
1951年1月,合肥市設兩個郊區,11月合并為城郊區,
1952年8月,分為東郊區和西郊區,
1955年1月,又合并為城郊區;
1960年3月,改為蜀山區,6月改為北市區;
1963年5月,改為郊區。
2002年,合肥市郊區更名為包河區。
巢湖
巢湖市-因境內有巢湖故名
巢湖,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合肥市代管。
巢湖居皖之中,古稱南巢、居巢,秦時設居巢縣,唐朝設立巢縣,1984年1月,撤銷巢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撤銷縣級巢湖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撤銷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
秦統一后,置郡縣,今柘皋一帶為橐皋縣,今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
東漢末年,曹操占據居巢,此后一直隸屬曹魏。
西晉在原居巢境內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設無為軍,巢縣隸屬之;至道二年(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再稱巢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巢州為巢縣。
清廢州設府。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巢縣屬廬州府,歸江南左布政使轄;康熙元年(公元1667年)改屬安徽省,后屬安廬滁和道轄。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2月4日,巢縣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
1958年8月7日,巢縣改屬合肥市。
1961年4月13日,巢縣復屬蕪湖專區。
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
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
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8月23日,縣級巢湖市正式揭牌。
合肥夜景
以上就是合肥市城區的歷史和來歷,你學到了嗎?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合肥名人-劉銘傳,看看現代誰能做我們收復臺灣的第一任省長?
臺灣近代之父劉銘傳
感謝您花三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此文,希望對您有所收獲!
關注我,帶您了解更多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