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自于中國城市年鑒,同時吸收醫學界的醫學院校百強和復旦榜百強醫院,以及百強中學、百強小學,部分數據查詢自各城市的年度發展統計公報。客運列車次數查詢于盛名時刻。
五、分析評價結果
(五)交通物流分析
經濟實力分析選用的指標分為4類,分別是:
1.客運
客運總量、航空客運量、公路客運量、水運客運量
2.貨運
貨運量、航空貨運量、公路貨運量、水運貨運量
3.進出口
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
4.樞紐和鐵路
樞紐級別、鐵路車次
特別事項:客貨運總量計算時,航空運輸會被巨量的公路和水路掩蓋,沒有水運的西安、成都等部分城市明顯偏后,因此在計算總量時,將公路運確定為1,航空量按照5倍計算,水運按照50%計算。
5.個體城市分析
綜合評價城市交通物流地位,共有4座城市得分在120分以上,80至120分的城市僅有1座,60至80分城市6座。與其他分類相比,前20得分斷層較為明顯。
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得分超過120分,位居前4位,上海遙遙領先,北京和廣州僅差1分,深圳則以20分之差位居第4。重慶以94分位居第5位,成都以79分位居第6位,杭州72分位居第7位,天津、蘇州、西安、南京分列8至11位,得分在60分以上。
上海在貨運和進出口高居第1位,客運位居第2位,鐵路和樞紐性位居第3位;北京在客運方面位居第1位,樞紐性和鐵路位居第2位,貨運和進出口均位居第4位;廣州出人意外的在鐵路和樞紐性上位居第1位,貨運位居第2位,客運位居第3位,進出口僅排第7位。深圳取得進出口第2位,貨運第3位,鐵路和樞紐性方面第4位,客運第6位。
重慶排名第5位,客運方面位居第4位,貨運方面位居第5位,樞紐性和鐵路位居第7位,進出口位居第10位。可能是在內陸地區水運占有優勢有關。
成都排名第6位,樞紐性和鐵路、客運均位居第5位,貨運方面位居第10位,進出口位居第12位。
杭州72分位居第7位,在貨運方面位居第7位。
天津第8位,在樞紐性和鐵路、貨運方面位居均第6位,但進出口僅列第48位。
蘇州第9位,進出口高居第3位,但其他三項均未能進入前20位。
西安第10位,客運位居第7位,其他均未進入前10位。
南京第11位,樞紐性和鐵路位居第7位,客運和貨運均位居11位,進出口16位。
寧波、武漢、昆明、廈門、鄭州、青島、長沙分列12至18位,在50分以上。武漢、鄭州兩大鐵路中心未能進入前10位有些意外,鄭州在樞紐性和鐵路方面位居第10位,但進出口18位,貨運23位,武漢樞紐性和鐵路第9位,貨運第9位,但進出口29位,客運16位。兩市航空和水運相對較弱。和同為西部的成都、重慶相比,航空地位遠弱于成渝兩市,武漢水運也不如重慶。
6.個體指標分析
——客運方面
未考慮鐵路情況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深圳、西安、昆明、杭州、貴陽位居前10位,西南三省一市,重慶、成都、昆明和貴陽全部入圍。
客運總量,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西安、成都、深圳、貴陽、杭州、蘇州位居前10位。
航空客運量,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慶、杭州、南京位居前10位,西部地區占據4席。
公路客運量,北京、重慶、蘇州、廣州、溫州、貴陽、西安、沈陽、駐馬店、天津位居前10位,非省會的蘇州、溫州、駐馬店入圍,東北沈陽入圍。
水路客運量,舟山、海口、湛江、廈門、煙臺、南充、蘇州、萬州、杭州、珠海位居前10位,重慶、武漢等長江沿岸城市并未入圍,反而是四川南充和重慶萬州進入前10位,其他均是沿海城市。
——貨運方面
未考慮鐵路情況下,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天津、杭州、寧波、武漢、成都位居前10位,內陸地區僅有成渝兩市入圍,成都領先航空貨運,重慶相對均衡并有水運加持。
貨運總量,廣州、重慶、上海、天津、寧波、石家莊、武漢、長沙、唐山、阜陽位居前10位,阜陽進入10強有點意外,主要是其水陸空均有貨運,且公路和水路運量雖然未能進入前十位,但均不小。
航空貨運量,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海口、昆明、重慶、西安位居前10位,和航空客運格局相當,海口取代南京入圍。
公路貨運量,廣州、重慶、石家莊、長沙、唐山、武漢、上海、包頭、合肥、寧波位居前10位,包頭進入前10位。
水路貨運量,上海、天津、廣州、舟山、寧波、蘇州、深圳、蕪湖、泰州、南京位居前10位,內河僅有蕪湖入圍。
——進出口方面
進出口總額,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莞、廣州、寧波、廈門、無錫、青島位居前10位,均是沿海城市。
出口總額,深圳、上海、蘇州、東莞、寧波、廣州、北京、金華、無錫、佛山位居前10位,金華、佛山取代廈門、青島。
——鐵路和樞紐方面
鐵路車次,廣州、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漢、鄭州、長沙、杭州、成都位居前10位。
綜合樞紐,最新國家規劃,明確的國際樞紐是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國家樞紐則是杭州、武漢、南京、寧波、青島、鄭州、西安、大連、昆明、沈陽、廈門、哈爾濱、烏魯木齊、海口則要低一個層次。
從12個指標總體分析,無一城市能夠在12項指標中均進入前10位,廣州11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1位,上海有10個指標排名前10位,北京、深圳有8個指標,重慶7個指標,蘇州、杭州、寧波有6個指標,成都、西安有5個指標,武漢、南京、天津有4個指標。總體前10位的指標也正是入圍10強指標最多的城市。
7.城市區域分析
從各省情況分析,進入百強的城市中,河南10座,廣東9座,安徽、山東和四川各有8座,福建、河北各6座,江蘇、湖北各5座。
交通物流的分布有些零亂,河南、四川意外入圍較多,而江蘇則僅有5座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