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冰箱巨頭之死
userphoto

2022.08.21 安徽

關注

在中國家電行業歷史上,發生過兩次震驚全國的砸冰箱事件。

第一次是1985年,時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的張瑞敏,在對庫存冰箱進行檢查時發現了76臺缺陷冰箱,于是要求員工把這些問題冰箱全部砸掉,并親自揮下了第一錘。也正是這一錘,改變了海爾的命運。

而第二錘來自于新飛。

1990年,新飛創始人劉炳銀效仿張瑞敏,將400多臺不合格冰箱當眾砸毀,并喊出了「誰砸新飛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的口號。

至此之后,新飛在短短幾年內躋身中國冰箱行業第一梯隊。

然而到了2017年,因為巨額虧損,新飛全面停產。一年后,又以4.55億元委身康佳。

這里是IC實驗室和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廣告博物館合作的「勝負手」系列。

第二期勝負手的故事,我來聊聊曾經的冰箱大王,新飛的故事。

01雄鷹展翅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掄錘子砸冰箱這事兒無疑有點粗暴。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在三十多年前,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極具魄力的。

要知道,那個年代冰箱的價值不比現在,還屬于四大件之一。

一個冰箱廠的產能也非常有限,砸掉一批冰箱,那是實打實的損失。

并且在當年,工人對于自己生產的產品具有非常濃厚的感情。

劉炳銀當著全廠員工砸冰箱的時候,不少工人都掉了眼淚。

但在還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也正是這個行為,讓新飛的名聲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品牌對質量的追求。

新飛的第一個勝負手,并不是砸冰箱,而是迎來了讓它騰飛的人——劉炳銀

1983年,當劉炳銀臨危受命,出任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廠長時,面對的是一個已累計虧損70多萬,職工已經3個月領不到工資的爛攤子。

走馬上任后,他首先帶領職工開發了13種新產品,迅速將之前的欠款填平,還實現了微利。

劉炳銀雖然只讀到了小學四年級,當上廠長時也已過不惑之年,但極具想法和拼勁。

在風起云涌的八十年代,面對市場的浪潮,他很清楚如果沒有拳頭產品,滿足于小富即安,自己的廠子早晚會被吞沒。

在一次前往南方的市場調查中,劉炳銀發現冰箱這個產品非常火爆。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就是廠子的未來。

于是在1984年,劉炳銀從飛利浦引進了冰箱生產線,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也更名為新鄉電冰箱總廠。

一開始,新鄉電冰箱總廠還在為雪花牌冰箱做貼牌生產。

但是不甘寂寞的劉炳銀怎能容忍耗費巨資的生產線只為他人做嫁衣?不久之后,新鄉電冰箱總廠就開始生產屬于自己的冰箱,并命名為「新鄉-飛利浦」。

其實這樣的命名方式在那個年代并不少見,許多品牌都會加上生產線的名字作為后綴。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爾最初叫做琴島-利勃海爾。

更夸張的則是阿里斯頓,當時國內從意大利默洛尼公司連續引進了九條阿里斯頓冰箱生產線。

于是一共有合肥美菱、寶雞長嶺、牡丹江北冰洋等一共八家品牌使用了阿里斯頓的后綴,還有一家長沙中意雖然沒加阿里斯頓,但「中意」之名也可以說是昭然若揭了。

阿里斯頓家族九兄弟還曾一度作為一種現象,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廣泛關注。這個故事大家要是感興趣,有機會再詳細說說。

但因為「新鄉-飛利浦」有涉嫌侵權的嫌疑,最終各取一個字,新飛牌冰箱正式誕生,并采用了雄鷹作為企業logo。

在1984年大量工廠轉型生產冰箱之前,全國冰箱總銷量不過25萬臺,到了1985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50萬臺,到了1988年,已經迅速擴張到733.5萬臺,年均增長率高達96.6%,幾乎每年都會翻一番。

中國的冰箱行業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期。

此時全國的冰箱市場需求明顯大于生產需求。《你好,李煥英》里有一段劇情是人們拿到電視票以后就會去搶購電視,這一幕同樣在冰箱上上演。

無論冰箱的品牌、質量還是功能、款式,只要你產得出來,就不愁銷量。

用美菱董事長的話說就是,不制冷的冰箱都賣得出去。

然而這個黃金期并沒有持續多久。

在經歷了產銷量狂飆突進的1988年后,中國家電業進入了一次「小寒潮」,整個冰箱市場開始萎縮。到了1990年,冰箱銷量相比1988年的巔峰縮水40%,只有436萬臺。

國產家電品牌同時還面臨著一年后外資品牌大舉入侵的危險,躺在引進生產線上睡大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冰箱企業必須面對改革,對外,要打造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對內,則需要大刀闊斧進行整改。

進則生,退則死。劉炳銀顯然是那個不會退的人。

早在1988年大多數友商還沉醉于第一代雙門冰箱帶來的火爆銷售成績時,劉炳銀就意識到只有20~25L冷凍倉的冰箱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于是下令加快研發大冷凍倉的產品。

第二年市場遇冷,新飛逆市推出45L大冷凍倉的BCD-190L電冰箱,迅速填補了市場空白,穩住了局面。

然后就是1990年,劉炳銀用一把錘子砸醒了新飛的質量意識。同時手起刀落,免去了近20名質量監管不力的中層干部,并投入6000多萬元對原有生產線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將新飛冰箱的開箱合格率迅速拉到接近100%。

一年后,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以新鄉電冰箱廠為基礎,聯合省內外數十家電冰箱配套件生產廠家、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組建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集團。

新飛,正式騰飛。

02資本入局

新飛的第二個勝負手,也是新飛歷史上被反復提及,甚至視為日后衰敗誘因的,就是引入外資

這里涉及到新飛復雜的股權變化,為了之后的故事便于理解,我簡單梳理一下。

1991年新飛電器集團成立后,在劉炳銀的代理下,新飛依然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直到1994年年初,通過產權改革,改制為河南新飛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也正是在這一年,河南省制定了「引進外資嫁接和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戰略。

在訪問新加坡時,吸引了新加坡豐隆集團前往河南投資,并決定將新飛作為合作伙伴。

一開始,恐怕也是出于對外資控股的擔憂,劉炳銀并不看好這次合作。

為了說服劉炳銀,河南省政府于是通過駐新加坡代表處注冊了豫新電器,最終以豫新電器占股6%,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占股45%,新飛集團占股49%的方式,共同組建了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

新飛一下轉變為中外合資企業,融入了三方勢力。一方是中資的老新飛,一方是外資新加坡豐隆,最后則是架接兩者的橋梁豫新。

表面上看,新飛占股最多,但豫新的6%卻尤為關鍵。豫新站在哪一邊,決定了天平的方向。這也為日后新飛一系列發展與變化埋下了伏筆。

我知道每次講到資本介入時總會有爭議,但回過頭來看,在當時的發展下,企業融資其實是一步必走的棋。

大多數企業的利潤和資金并不足以支撐其革新產品、擴大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快速發展,在與同行的競爭中占據先機。

比如在1993年,美的電器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證監會批準的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得以開展自己的多元化之路。

海爾則是在這一年登陸上交所,募集了3.69億元,從而兵強馬壯,持續領跑冰箱行業。

而大部分沒有抓住機遇的家電品牌,在進入千禧年后,都淹沒在了時代的浪潮中。

對于新飛來講,資本的引入在初期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87年,聯合國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1996 年限制發達國家使用氟利昂,2006 年限制發展中國家使用氟利昂,我國則承諾在2005年停止在中國制冷行業生產和銷售含氟產品。

受綠色環保的大勢所趨,國內的冰箱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始研發采用新型制冷劑的無公害冰箱。

這其中,新飛則是最為激進的。劉炳銀大手一揮,直接跨過當時國內主流的低風險、低投入的 50% 無氟替代技術,在1996年出資4.3億,果斷引進發達國家最先進的電冰箱制造技術,率先建成國內第一條最大規模年產 60 萬臺綠色環保冰箱生產線。

新飛的新型冰箱全部通過國家鑒定,提前近十年達成了我國制定的目標,由此在市場上刮起一陣綠色旋風,產品供不應求,一躍成為行業第二。

至此,上世紀90年代冰箱大賽基本塵埃落定,海爾、新飛、容聲、美菱并稱「四朵金花」,穩坐冰箱行業第一梯隊,產銷量占全國市場的 75% 以上。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如果沒有與豐隆的合資,即使劉炳銀雄心壯志,也沒有辦法在十字路口剛剛吹起微風,就以驚雷之勢,拔得綠色革命的頭籌。

然而,勝負手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它既能給你命運帶來意想不到的禮物,卻又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1997年后,表面繁榮的冰箱行業實則暗流涌動。

城鎮市場趨于飽和,冰箱需求增速放緩,但產能卻規模龐大,導致不少廠商庫存積壓嚴重。

一年后更是風云突變,空調行業老大哥春蘭率先進入冰箱行業搶飯碗。

其他家電行業也紛紛開始橫向擴張,做空調的要做冰箱,做冰箱的要做洗衣機,做洗衣機的要做彩電,整個晉西北亂成一鍋粥。

這對于新飛來講也并不好受。雖然始終沒有掉入第一梯隊,銷售量也從1996年的120萬臺增長到2000年的160萬臺,利潤率卻從16%跌到了6%以下。

劉炳銀知道,即使是亂成一鍋粥,新飛也必須加入到多元化的戰爭中。

專業化與多元化經營之爭,向來是商業上的難題,正反例子都能舉出一大堆。

你要說多元化是一劑良藥,春蘭就死在盲目擴張上,格力倒是在專業化經營上做得風生水起。你要說多元化是飲鴆止渴吧,海爾美的雙雄又珠玉在前。

但無論如何,老帥劉炳銀已經下了決心。

只是1997年的新飛,已經不是那個1990年,能讓劉炳銀振臂一呼,就砸掉400臺冰箱的新飛了。在劉炳銀之外,還有豐隆和豫新兩大勢力制約。

當時,惠而浦在深圳投資的藍波空調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于是想以2億人民幣清盤。能年產60萬臺空調的藍波自然引起了劉炳銀的強烈興趣。

然而雖然新飛的中資與惠而浦郎情妾意,出乎意料的是,豫新卻選擇與豐隆站在一起,棒打鴛鴦,否決了收購議案。劉炳銀第一次嘗試進軍多元化便胎死腹中。

2000年,豐隆電器的母公司豐隆集團根據新加坡當地法律,收購了另一合作伙伴豫新電器的母公司豫新國際,至此,豫新手上6%的股份也落入豐隆手中,新加坡方面牢牢占據了新飛51%的股權。

同樣是在這一年,中方高管重振旗鼓,做足準備,再次向董事會請纓,拿下三榮空調,卻依舊因新加坡方的拒絕折戟。

兩次空調并購案,雖然讓新飛避免了血腥殘酷的空調大戰,但也讓新飛錯失了進軍多元化最好的時機。

對新飛最大的打擊,恐怕還是2001年,帶領新飛騰飛的劉炳銀因胃癌在廣州南方醫院與世長辭,享年61歲。

在病危之際,劉炳銀依然對新飛多元化之路戀戀不忘。他對下一任新飛領導人李根雙手合十,請求道:看來我是指望不了了,新飛現在動作還不遲,你們就抓緊行動吧,拜托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03營銷到底是不是關鍵?

諷刺的是,在第二任新飛掌門人李根上任后,很快就與豐隆在多元化道路上取得了共識,提出了「雙手劃船,兩船并進」、「一業為主,多元擴張」 的發展戰略。

劉炳銀去世僅僅兩月,新飛電器年產100萬臺空調的生產線就勝利建成投產。

李根在位期間,算是繼承了老帥的遺志和魄力,再次對新飛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完成了多元化的夙愿,還在公司推行扁平化管理,推出了達到歐洲能效 A + 標準的節能冰箱。

左:李根

一系列重拳下,剛剛衰落的新飛似乎重新煥發生機,業績得到恢復,一度重回行業老二的位置。

可惜的是,這短暫的回升,更像是回光返照。

2005年,新鄉市人民政府又以5.1億元的價格,將新飛集團在新飛電器中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出售給了豐隆。

至此,豐隆以90%的股權,成為新飛的絕對控股方,并取得了新飛電器的經營權。豐隆亞洲總裁,馬來西亞華人張冬貴順理成章接替李根,變成了新飛第三任掌門人。

新飛的第三個勝負手,正是新飛的品牌形象

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熱播,剛剛在冰箱行業站穩腳跟的劉炳銀便獨具慧眼,以180萬的價格在這部電視劇中做了長達30秒的貼片廣告,其中就有一句廣告詞:新飛廣告做得好,沒有新飛冰箱好。

時至今日,人們想起新飛,恐怕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印象,還是這句文案。

這句話仿若新飛的注腳,背后卻潛藏著一個悖論:新飛到底是廣告好,還是冰箱好?

不要小看這個問題,也不要輕易回答「都」或者「都不」,它實際提出了一個疑問,對于一個企業,到底是品牌重要,還是產品重要?

實際上,雖然這句廣告語耳熟能詳,但直至2001年,新飛的戰略始終都是「產品經營」而非「品牌經營」。這中間有著巨大的差別。

產品固然重要,但品牌的力量更不可小覷。在完成初始資本積累后,企業若是沒有將品牌作為核心資產去看待,在同類產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就會率先被消費者忘記。

舉例來說,海爾之所以能順利在千禧年后領跑,固然有產品不掉隊的原因,其品牌塑造也功不可沒,90年代便投資制作了《海爾兄弟》,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也讓兩個褲衩小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以至于我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冰箱就只有海爾一家,如今想買個冰箱冰柜什么的,第一反應還是搜索海爾。

美的則是在多元化發展上極為成功。我印象里,至少90年代我家里的電器還沒什么美的的產品,2000年后,因為美的價格比較低,且涉足領域眾多,就幾乎逃不過美的的包圍了。

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環境里,你哪怕想忽略美的都辦不到了。時至今日,我要買任何電器,美的至少也是參考選項之一。

要知道,家電行業許多企業之間,產品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價格、服務、售后、廣告等一系列組成的品牌印象,就是左右消費者購買的關鍵

作為美國加州金門大學市場管理學學士、工商管理學碩士的張冬貴,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但他認為,新飛的品牌形象主要過于「老土」,需要向「國際化」改造。

為了讓新飛接近他理想中年輕、國際的品牌形象,張冬貴花費了巨資投入在一些大型體育、文化活動中。

比如「2006年泛珠三角超級賽車節」、「新飛2008助威團」、「2008新絲路模特大賽」、「第十一屆舒迪曼杯羽毛球賽」等等。

坦率地講,我認為張冬貴讓新飛品牌年輕化的目標是沒有錯的,甚至贊助的比賽對標人群也沒有錯。

但這些文體活動,更像是品牌營銷的錦上添花,卻絕非雪中送炭。

已經是全國性的大品牌,可以撥出預算去做,對早已落后的新飛來說,參與這些與冰箱,甚至家電毫無關系,且覆蓋面有限的活動,更像是慢性自殺

這些舉措不僅沒有讓新飛在消費者眼中走向高端,相反進一步萎縮了其在全國市場的份額,淪為區域性品牌。

其實張冬貴的這套打法,如果放在互聯網時代,說不定尚且有一絲生機。與其分開贊助賽車、模特大賽,集中冠名幾個網綜,恐怕也能多完成一點年輕化的目標。

只是這個想法終究也是空談。畢竟豐隆連對轉型電商這件事,也極為保守,直到2013年才成立電商事業部。

此時此刻的新飛,恐怕已經變成「新飛冰箱不夠好,但不如新飛廣告不好」了吧。

04尾聲

如果時間重回1994年,面對外資拋出的橄欖枝,不知道此時意氣風發的劉炳銀,會不會頂住壓力選擇拒絕。

豐隆扇起了一陣微風,給予了新飛這只雄鷹短暫滑翔的能力。當雄鷹滑過山谷,這股微風卻又變成飛上天空最大的阻力。

劉炳銀雖然出身草莽,身上卻彰顯著獨特的人格魅力。雖然鐵腕,但行事又極為親民。

1990年,下定決心整頓工廠后,劉炳銀以身作則戒煙,還提出了「新飛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員工。新飛就是員工的家」的概念。

在他的治理下,新飛電器員工工資可以達到每月1000元,逢年過節還有各種肉類、米面發放,讓新飛的工人們在當地頗有面子。

李根接手后,雖然進行了扁平化管理的改革,但作風與待遇還是沿襲了劉炳銀時代。2003年,新飛工廠失火,是員工們最先沖進廠房救火。

而自豐隆完全接手新飛后,似乎就一直在努力抹消劉炳銀的烙印。

張冬貴上任后,認為新飛「體制僵化」,有「大國企病」,于是引進了一系列「國際化管理模式」,結果弄得員工一頭霧水。

曾經,在新飛員工中流傳著一句話,叫做「正式工、農民工、都是新飛的主人翁」。

但張冬貴并不喜歡這句話,在他看來,真正的老板是控股的豐隆集團,哪怕自己也只是高級職業經理人,尚且不是新飛的主人翁,你們這些員工又怎么會是呢?

這或許側面反映了兩方的根本矛盾。

當2007年,新飛工廠再次失火時,再也沒有員工前去救火,而是站在旁邊看著大火說:「他媽的燒吧,燒光了才好。」

到底是洋辦法好使,還是土辦法管用,歸根結底,是新飛不再有一個主心骨。

到了后期,新飛頻繁換帥,也無人再能力挽狂瀾,像1990年那樣,砸醒所有新飛人。

如果說新飛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我想大概是劉炳銀沒有張瑞敏那樣身體健康吧。

2019年4月3日,隨著一聲巨響,原新飛電器銷售大樓被爆破,代表著新飛的標志性建筑物,在新鄉市民的注視下,轟然倒塌,掩埋在記憶中。

雄鷹最終還是折了翅膀。

參考資料:

《廣告到底》-李連印

新飛隕落:比海爾還賺錢的河南冰箱巨頭,如何淪落到停產重整-澎湃

中國冰箱產業:戰爭與革命

中國電冰箱市場分析報告

劉炳銀和新飛 “綠色世界”-光明日報

阿里斯頓九兄弟五死四生 重復建設論功過是耶非耶-中國經營報

美的電器:打造中國白色家電第一股-中國證券時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飛電器,一聲嘆息——6月28日新飛被拍賣,竟無人問津
又一個家電巨頭隕落:它曾比肩海爾三星,品牌價值高達31億
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盛極一時的新飛電器將破產清算
新飛冰箱,多么痛的領悟…… 2017年 1月9日
國產冰箱老品牌重生:曾負債25億被迫停產3次,復產1年季營收過億
一代冰箱巨頭新飛“墮落”史:四代英雄一場夢,曾經市場份額僅次于海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莫力| 中方县| 江华| 油尖旺区| 从江县| 玛曲县| 定陶县| 杭锦后旗| 穆棱市| 太保市| 嘉祥县| 唐山市| 韶山市| 甘谷县| 抚顺县| 冷水江市| 深水埗区| 栾城县| 凤阳县| 正安县| 乌拉特中旗| 石泉县| 莱芜市| 镇雄县| 手游| 常州市| 兴国县| 车险| 张北县| 阿拉善左旗| 澄江县| 柯坪县| 丰台区| 朝阳区| 板桥市| 廊坊市| 镶黄旗| 长岭县| 湖州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