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每當它出現,整個世界都變灰了,持續的低落、疲憊、哀傷、焦慮、自責,日子變得看不到前方,一切都慢了下來。對外界的興趣消失了,哪兒都不想去,偶爾還會想到死亡?!?/strong> (摘自《我有一只叫抑郁癥的黑狗》)
去年年底期末考試前,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她說她得了抑郁癥,不能參加考試了,要回國了。我當時就蒙了。抑郁癥,這是個曾經離我很遙遠的概念,怎么會降臨到我女兒身上?女兒從小到大品學兼優,去年以優異成績被世界前十的美國大學錄取。留學這半年在女兒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壓下心底的疑問,我安慰女兒,沒關系的,每個人都會生病,病了就回家。于是,女兒定了三天后回國的機票。
放下女兒的電話,我就開始百度各種關于抑郁癥的文章,越看越心驚,越看越擔心。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抑郁癥患病人群在全球累計超3.5億人,中國是全球抑郁癥疾病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官方登記有超過5400萬人患病,而其中青少年是發病的重災區。那些沒在官方統計的數據中,沒有意識到自己患病或是病了沒有去治療的人群到底有多少?我覺得肯定遠遠大于這個5400萬。我查了抑郁癥怎么治療,網上說不治之癥的有,說治好了還有反復發作的有,當然也有很多說這病就是矯情的。然后我就買了一系列關于抑郁癥的書籍,包括《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癥:青少年抑郁家庭指南》、《活下去的理由》、《我有一只叫抑郁癥的黑狗》、《抑郁癥的非藥物療法》等等,我要看看這病到底能不能治,怎么治。
在機場等女兒出閘的時候,我心情特別忐忑,想著那個陽光健康的女兒該被折磨成什么樣子?當我看到女兒稍微消瘦了一些臉龐帶著笑瞇瞇的申請,拉著行李箱向我走來的時候,我原本沒著沒落的心似乎踏實了些。我拉著她的說,拍拍她的背,問她,餓不餓。她還和原來一樣說,想吃烤鴨。我的淚差一點沒落下來,這還是我原來的女兒。我還抱著虛驚一場的幻想。
回家后,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女兒幾乎都是在睡眠和半睡眠中度過的,精神狀態很差,很少主動找我們聊天,對什么都沒有興趣。女兒以前是個吃貨,為了找好吃的,可以跑半個北京城,我就用吃的吊她的胃口,可是沒有任何作用。口味也變了,吃面包片吃一個星期,吃水果可以吃一個星期,她說沒有味覺,吃什么都無所謂。偶爾發呆,為她想什么,她說大腦是空的,她說她覺得自己變笨了,什么都記不住了,有時候剛剛發生的事都忘了。經常沒有緣由的流淚,為她怎么了,她說她不知道生活還有什么意義,但是為了你和爸爸,還要活下去。聽了這些話,我偷偷在我先生的懷里大哭了一場,我知道我的女兒真的病了,她需要專業的治療。
提到去醫院,女兒非常支持,這一點是很多孩子認識不到并不配合的。在給女兒治療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和我一樣的孩子媽媽,是的,是媽媽,很少有爸爸帶孩子看病,這可能和中國家庭成員分工有關系。有的孩子不認為自己有病,有的孩子知道自己病了但堅決不看醫生。有個內蒙古的媽媽,帶著大四的女兒來看病,女兒一臉的不耐煩,那個媽媽告訴我,孩子大一生病,休學一年,因為孩子不配合吃藥,結果反反復復,年年來看。她說她要愁死了,孩子這幾年學業基本廢了,還不知道能不能畢業,不知道這病能不能好,孩子也沒有興趣工作,她希望孩子能好好吃藥,快點好,姑娘大了,也要結婚生子??蓱z天下父母心。
女兒被診斷為單向抑郁癥,重度。抑郁癥有這個單向抑郁癥即單向情感障礙,還有雙向抑郁癥即雙向情感障礙。單向抑郁癥以情緒低落為主,而雙相抑郁要復雜的多,患者除了具備抑郁癥狀外,往往還伴隨躁狂發作,治療的手段要更復雜一些。醫生對我們說,抑郁癥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如果到了重度,僅僅靠病人自己調節和心理疏導是不行的,必須要靠藥物治療,其他只是輔助手段。醫生說一定要有信心,要堅持,每兩個星期復診一次,每天按照醫囑按時吃藥。另外找點有興趣的事情做,做運動,多找朋友交流等等一些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女兒開始了一年的治療期。
女兒是個聰明的孩子,她對自己得的抑郁癥有清醒的認識,她自己也在國內和國外的網站上查了很多治療抑郁癥的資料,所以我和她溝通起來沒有障礙。這里不和諧因素就是他爹,我先生在女兒剛剛回家的時候,對抑郁癥是沒有任何了解的,他沒有把抑郁癥當成病,一直認為女兒自己調節一下情緒就好了,想開點就好了,哪需要看病找醫生。為此兩個人還爆發過沖突,女兒因為他爸爸認為她裝病,不想好好學習,差點沒離家出走,說要自生自滅。我先生的想法其實代表了一大批家長,這些爸爸媽媽們的認識局限耽誤了孩子的治療。為了轉變他的認識,我給他書,給他發網上找到的資料,大概三、四個月以后他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在堅持服用藥物和定期復診以外,我和女兒一起制定了戰勝抑郁癥的方案。一是訴說。把她心里窩著的事都都說出來。說給我,也說給朋友或病友。我做的就是傾聽。她不愿意說,我就啟發她說。于是只要有時間,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在家里,她一直在說,我一直在聽。她說小時候我和她爸爸都很忙,上學前經常把她扔給保姆,大一點經常周末了留她一個人在家,她說很害怕、很孤獨;小時候生病的時候,我總是先罵她不聽話,她說很委屈;上中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她上網,粗暴剪斷網線,她說很憤怒等等;最后說她出國候,語言上遭到嘲笑,她偷偷大哭,然后狂背單詞,生活習慣、文化差異造成的困擾等等。最后說到在學校遭到歧視亞裔的老師故意打壓分數,影響她GPA,影響她將來申請研究生。她說她從有獨立意識以來,似乎學習好就是她唯一的目標,也是她生命的意義所在,因為老師的歧視讓她得不到A,這是無法忍受的,在多次申訴無果的情況下,她開始做惡夢,開始情緒崩潰,這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找到了生病的最后根源。除了和我聊天,她和自己的閨蜜、朋友聊,結果一位留學英國的高中同學聽了說女兒的癥狀,她覺得自己也有,去醫院一查,中度抑郁。她在美國的一個大學室友,廣州姑娘,和女兒聊天后去醫院測試,重度抑郁,休學。她和病友聊,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得病的網友,她還幫助幾個網友聯系了治療醫院和醫生??傊龔堥_了嘴,和外界有了溝通,這是治療好轉的第一步。
二是運動。患有抑郁癥的人大腦中往往都會出現神經遞質化學多巴胺類物質減少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會使人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失衡,會引發抑郁癥或焦慮癥等疾病。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更多的分泌巴胺類物質。開始是長走。因為我要上班,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我陪女兒開始走路,她不愿意走,我就說你陪媽媽走走吧,從家里出發,變換著不同的路線,有時候在公園轉圈,有時候在環路上一直走,有時候在不同的小區里轉;周末去遠一點的公園或野外,從開始的3、5千步,到后來每天1.5萬步。半年的時間,長走改變了孩子的精神面貌,記得在三個月左右的一個晚上,我們沿著長安街,走到王府井,我女兒突然說,媽媽,快樂真好,我又找到了高興的感覺!瞬間我熱淚盈眶,怕孩子發現,我偷偷擦掉了。長走一直堅持了6個月,這時候女兒的抑郁癥狀已經改善了,女兒覺得走路太溫柔了,要加大強度。半年的時間,女兒又找回來愛美的心性,她開始跟著私教健身,每周三次塑形,其他時間在健身房鞏固效果。
三是找事做。初期,女兒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出去走路還是半強迫半哄勸。在家躺著的時候多,以前喜歡看的書,她說看兩頁就不想看了。女兒愛美,以前每天翻看購物網站,看時尚達人如何裝扮,現在也不感興趣了。我想起來女兒從小愛畫畫,還得過獎,于是問她還想不想畫畫,她似乎有點興趣。于是周末我就開車帶她去藝術博物館,看畫展,然后培訓學??从袥]有她感興趣的培訓班。服藥三個月后,有一天,她說媽媽,給我報個動漫原創班吧。她開始有學習的興趣了,病情好轉了。開始上課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是我沒有強迫她必須按時去,她能走出去,能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能去接觸她感興趣的事務,這已經是最大的進步。繪畫班學了半年,后面出勤就越來越好了,到結束之前,只要沒有特殊事情,它都能按時去上課了。
四是到外面走一走。從孩子回國,即使在開始癥狀嚴重的時候,我也想盡辦法、創造機會讓她出去走一走。我和她爸爸帶她去哈爾濱看冰燈,去上海、杭州;鼓勵她和同學去泰國、越南和日本旅游。日本是女兒一直想去的,小的時候學畫動漫,就一直和我說想去日本。今年春天,她的兩個好朋友(初中同學)提議去日本,我鼓勵她同行,在日本東京和京都住了10天,看櫻花,吃日本料理,她跟我微信,說她非常喜歡日本的干凈和精致,等大學畢業了要去日本創業,還給我和他爸爸設計了和她一起居住,并在日本養老的計劃。女兒開始計劃未來,開始向往今后的生活了。
在治療的一年時間里,女兒的情況是有反復的,在服藥一個多月的時候,她的情緒有明顯的好轉,但是后一個月又嚴重了,這期間調整了兩次藥,多次調整藥量,在第三個月的時候再次好轉,六個月的時候測試的心理數據指標很多就恢復正常了,但是抗壓能力一直不是很理想;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降低藥量,在減少藥量過程中,病情沒有反復,情緒一直很好,后期就每個月去一次醫院,每次醫生都告訴我們好消息,一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和女兒共同戰勝了抑郁癥,今年9月,孩子重返校園?,F在每天我們都打個電話,有一天她跟我說,媽媽,我現在意志超級強大,可以承受任何打擊。我說,我相信你,寶貝!
在和女兒一起抗擊疾病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孩子生病之前,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母親,我覺得我的女兒很優秀,我和我先生給了女兒優秀的基因,給了她幸福的家庭,給了她我們能給她的所有的資源,讓她有機會走出國門,成就自己??墒窃谂畠翰×艘院?,在與孩子深入溝通過后,我發現我是不合格的,我們家的家庭教育是存在很大缺陷的,這也是以我女兒為代表的中國的青少年得抑郁癥的重要原因。
首先,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一項全國中小學生心理抽樣檢測結果表明,約有 32%的學生存在心理異?,F象。當前,社會的各種壓力通過父母、學校和環境層層傳導到孩子的心里,青少年正處于心理敏感、人格要求獨立的階段,他們面對著升學的壓力,家庭關系的緊張,不良環境的影響,感情的困惑,自身的性格缺陷……等困惑和問題,而他們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和解決,就會形成心理障礙或疾病。家庭是孩子從小生長的環境,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最密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至為關鍵。做父母的一定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問題,不要發生像我女兒小時候那種被我們獨自撇開,是形成了心理陰影。
其次,過度重視學校教育和學習成績。幾乎所有的中國家庭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關注最多的,也是看得最重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滿足物質保障吃飽穿暖之余,父母給孩子灌輸的就是只有好好學習才是孩子唯一的目標,才有唯一出路。為此舉全家之力,不惜錢財。幼兒時期就參加各種培訓班、親子班,然后從上幼兒園到上高中,為了上好學校,一擲千金買學區房;為了成績好,媽媽長期陪讀;為了上好學校,一對一輔導必不可少??墒?,很少有父母問過孩子,你需要嗎?你高興嗎?你想怎么樣?于是孩子就認為學習最重要,就像我家女兒說的,如果成績不好了,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就這樣把孩子逼進了人生的牛犄角。
第三,缺乏對孩子意志品質的磨煉。陶行知先生說“學生的學習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學習的熱情也不夠,還得有堅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難,使學習取得成功。”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廈,那么頑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現在的父母怕孩子吃苦,除了讓你讓學習,其他大包大攬,包括我們家也是,因為是女孩子,更覺得要嬌養,吃苦受累的活都是父母的,很少讓他們獨立處理事情,家里外面的事不讓她參與,導致孩子缺乏處理事情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畏縮、害怕和逃避,再嚴重一些,就心理崩潰了。
第四,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簡單粗暴。父母和孩子交流溝通時的表達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現在很多的父母很少會以尊重的態度和孩子進行正常的溝通,更多的是選擇簡單重復、命令、抱怨、責備、諷刺挖苦等不良的方式粗暴地對待孩子,各有甚者,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發現孩子有什么問題,直接動手。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造成親子間矛盾的加深、激化。孩子小的時候,敢怒不敢言,孩子大了、有主意了,就叛逆、頂撞,嚴重的離家出走。我之前自以為是是個開明的母親,是尊重女兒的,從小她有什么錯誤,我都是和她講道理的,似乎沒有不問青紅皂白就打罵過她,因為小時候女兒身體不太好,我特別緊張她的身體,于是每次生病我都很生氣,總是先責備她沒有照顧好自己。于是才有了她說的,小時候她一生病我就先罵她,讓她很害怕這個心里疙瘩。
經歷過這個事情以后,我和女兒的心更加靠近了,她說以前我們是朋友,現在我們是閨蜜了!現在每天我們都打個電話,有一天她跟我說,媽媽,我先可以意志很強大,可以承受任何打擊。我說,我相信你,寶貝!
后記:用了幾天來梳理這段經歷,我不是專業的醫生,也不是專業的寫手,文筆有限。之所以寫出來這段經歷,是想幫助像我一樣與孩子一起抗擊抑郁的父母,給孩子和父母一個正面的激勵和思考。在和女兒抗擊病魔的過程中,我發現抑郁癥狀的孩子挺多的,真的需要我們去關注。留學生這個群體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為抑郁癥自殺。抑郁癥就是心靈的一次感冒,也是很多孩子自殺的一個原因。心理疾病、抑郁癥是可以從預防開始的,也是可以治愈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吧,陪著孩子戰勝疾病,走向繁華,看盡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