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之所以能夠稱霸于諸侯,得益于他用五張羊皮換來的一位高人——百里奚。
百里奚,字井伯,虞國(今山西陸縣東北)人。此人飽讀詩書,有經世之學,但家境貧寒。他一直想外出謀事,卻又不舍得扔下妻兒。其妻杜氏深明“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便將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雞殺掉,讓丈夫吃了頓飽飯,為他壯行。百里奚與妻兒依依惜別。
游走天下的百里奚先到齊國,欲求見齊襄公,未得,輾轉流落到宋國,在這里,他遇到隱士蹇叔——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兩人一起回到了百里奚的故鄉虞國,拜訪蹇叔在虞國為官的朋友宮之齊。宮之齊請他們留在虞國做事,但蹇叔認為虞國國君貪小便宜,難成大事,不肯留下來。而被貧困所迫的百里奚,經宮之奇的推薦,當上了虞國的大夫。后來,正如蹇叔所料,虞國國君因貪小便宜,借道給晉獻公伐虢,結果晉軍在假途滅虢之后,順手牽羊地滅掉了虞國,百里奚便成了晉國的俘虜。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迎娶晉獻公的女兒,這是秦晉兩國交好的重要標志。百里被當作陪嫁的奴樸。但他在送親路上乘人不備偷偷逃跑了。
細心的秦穆公婚后發現陪嫁的禮單有一個叫百里溪的名字,卻不見其人。他一問,身邊有個叫公孫枝的晉國人告訴秦穆公:百里溪有治國之才,可惜一直懷才不遇,真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啊,大王若得此人,必堪大用!
此時的百里奚已流落到了楚國,在那里被當作奸細抓住,繼續作看牛養馬的奴仆。求賢心切的秦穆公打聽清楚情況之后,就準備了一份送給楚成王的厚禮,以換回百里奚。公孫枝聞訊后急忙來勸阻道:“楚國人讓百里奚看馬,是不知道他的本領,大王要是備了貴重禮品去請他,就是告訴楚王,百里奚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楚王一定不會放他離開。”秦穆公恍然大悟,便依照當時普通奴隸的價格,派人帶五張羊皮去見楚成王說:“老奴百里奚犯了法,現躲在貴國,請允許我們把他贖回去治罪。”于是楚成王把百里奚關進囚車交給秦使。
當秦穆公看到日思夢想的百里奚時,卻發現他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不禁大失所望地問:“先生多大歲數”?百里奚答:“還不到七十歲”。秦穆公嘆惜道:“唉,先生可惜太老了!”百里奚答:“大王如果派我上山打老虎,我確實是老了點,如果要我坐下來商討國家大事,我比姜太公還年輕。”
幾番深入長談之后,秦穆公心悅誠服地感到百里奚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治國奇才,便誠懇地請他當相國。百里奚告訴穆公:“我的朋友蹇叔要比我強許多,大王要是想干一番大事業,就把他請來吧!”秦穆公立即派公子縶前去聘請蹇叔,蹇叔不愿意出來做官,但經不住公子縶再三懇求,便來到秦國。秦穆公與蹇叔一番談論之后,亦是心悅誠服。第二天,秦穆公便拜蹇叔為右相,百里奚為左相,在二人的協助下,秦國重賢用能,經濟和軍事實力快速提升,很快稱霸諸侯。
管鮑之交與齊桓霸業
——感動我的圣賢故事(二)
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名相,在齊桓公手下為官四十年,協助齊桓公一統宇內,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未出茅廬時,常以管仲自比。
管仲與鮑叔牙從少年時代即為至交,形影相隨,親密異常。兩人曾經一起做生意,管仲因為家里經濟困難,分利時難免有些計較。但鮑叔牙卻毫不介意。在鮑叔牙心目中,管仲雖有缺點,卻有雄才大略,是治國奇才。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做了齊襄公大公子糾和小公子小白的師傅。襄公淫亂暴虐,為公孫無知所殺,一時齊國大亂。管仲護著公子糾逃亡到魯國,鮑叔牙則隨公子小白避難于莒國。不久后,公孫無知也被人所殺,齊國一時無君,局勢愈亂。流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看時機成熟,都急忙忙設法盡快回齊,以奪取國君寶座。
行動迅速的公子小白先出發了。管仲得失此消息后,帶著一隊輕騎馬不停蹄不分晝夜地趕到公子小白的前面,當公子小白一行來到時,潛伏于前的管仲彎弓搭箭,公子小白應聲而倒。管仲以為他被射死了。殊不知公子小白命大得很,這一箭只射中了他的衣帶鉤。隨后,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護送下加速前進,終于搶先一步回到齊國,登上了寶座,他就是后來名震諸侯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便誠懇地請鮑叔牙為相,不想鮑叔牙卻言辭肯切地一再推辭說:“我只是個平常之輩,沒有富國強兵的才能,更不能幫助您成就霸業啊!”更令桓公驚訝的是,鮑叔牙竟向他力陳管仲之才,保舉管仲為上卿。“這家伙可是我的仇人啊,他那一箭之仇,我還沒來得及報呢!”面對桓公的忿恨之情,鮑叔牙娓娓勸道:“管仲原來是糾的師傅,自然要效忠他的主人啊,現在您要是真誠地重用他,他也一定會效忠您的。大王總不能為那一箭之仇而忘了國家大事吧?”齊桓公終于接受鮑叔牙的建議。
當管仲到達齊國時,齊桓公早已在郊外親自迎候。一番長談之后,他對管仲的才識深深折服,便毫不猶豫地拜他為相。管仲扶佐齊桓公力行改革,減役興耕,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建立人才選拔制度,使齊國國力大增,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
齊桓公有言:“吾得管仲,猶飛鴻之有羽翼也。”管仲則一直牢記知鮑叔牙的無私推薦,他感慨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怎樣的伯樂?怎樣的千里馬?
——感動我的圣賢故事(三)
常言道:“千里馬常有,伯樂難尋!”秦國人孫陽是春秋時期的相馬專家。古代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叫伯樂,因此孫陽便以伯樂自稱,伯樂之名亦因他而聞于天下。孫陽因高明的相馬術而為秦穆公所用。
聞名史冊的千里馬驥是孫陽在途經太行山時偶然發現的。這匹馬乍一看似乎沒有任何珍貴可言:它拉著沉重的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吃力地爬行,蹄子磨壞了,膝蓋上盡是腌臟的瘀血,尾部已潰料化膿,整匹馬瘦得皮包骨頭。但孫陽根據自己的經驗,認定這是一匹千里馬,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經過一段時間精心的調養,這匹馬終于逐漸地煥發出與眾不同的英姿,成了當時天下無雙的寶馬。
后來,孫陽年老了,已不方便到各地遠道尋找千里馬。秦穆公便請他推薦一位象他一樣具有相馬本領的人。孫陽推薦了一個名叫九方堙的人,這是一個以打柴為生的年輕人,但孫陽告訴穆以:他相馬的本領一點不比我低。
秦穆公派人請來了九方堙,問他:“伯樂說先生相馬的本領不在他之下,你能告訴寡人千里馬有什么特點嗎?”年輕的樵夫回答:“千里馬是世所罕見的寶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于是秦穆公命九方堙出去找千里馬。
三個月后,九方堙回來報告說:“在沙丘那個地方,有一匹千里馬。”求馬心切的穆公追問:“你找到的是一匹什么樣的馬啊?”九方堙回答:“是一匹黃色的公馬。”穆公立刻派人攜重金去取馬。
但派去的人卻空手而歸說:“九方堙所找的馬,根本不是什么黃色的公馬,而是一匹黑色的母馬。”穆公聽后大為光火,馬上派人把伯樂找來責問:“怎么你推薦的人連馬的顏色和公母都分辯不出來,怎么能相出千里馬呢?”
伯樂沉思片刻后對穆公說:“千里馬往往有一種內在的‘天機’,相馬最重要的是看馬的風骨品格等主要特點,之于馬的顏色和公母,則不是千里馬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所以九方堙就沒有太注意,此所謂取其精而忘其粗,重其內而忘其外啊,他只看重主要方面,而沒太注意毛色、公母等次要方面,他雖然年紀輕輕,相馬的本領竟已達到這樣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啊!請大王趕快把他相中的馬取回來,那一定是匹千里馬!”秦穆公于是派人把那匹黑色的母馬取回來,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匹世所罕見的千里馬。
這個世界上千里馬并不少,但卻因為無人能識,以至多被埋沒,因為真正識馬的伯樂實在太少了。在生活中,有時候人才明明就在你面前,但許多人卻象霧里看花,視而不見。故有識人之明者,古今皆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