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B無精打采,經常出現失眠多夢的現象。上班就哈欠連天,小B心里總是有一種很累的感覺,但是小B這一周工作其實并不多。
小B的這種疲憊感是由心理內耗引起的。小B的疲憊感來自內心的糾結,雖然他們不一定是當下發生的事情,但是導致內心沖突和煎熬,照樣會損耗著我們的精力,破壞著我們心理的能量。就像我們經常無意識地把'心好累'掛在嘴邊,你覺得這只是對日常生活隨口的吐槽罷了,但其實,你很可能已經處于自我消耗的狀態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經常覺得很累,壓力很大,但其實也沒做什么;
嚴重拖延的你,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當接近最后期限時,心中的壓力和慌張感讓你有一種說不出的累;
明明是休息的時候,心里卻總惦記著還沒完成的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的疲勞并不是由客觀上的勞累造成的,而是由于心理上的一種主觀感受,來自心理上的損耗所致。心理學上對這種行為的解釋是: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于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長期的內耗會讓你感到疲憊。
這種損耗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如果得不到疏導,會造成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還會引起諸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但是由于這種損耗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正是因為這樣,有人將心理損耗稱作“隱形殺手”。
內心消耗的“腐蝕劑”
沉浸在過去的情緒
當我們做出丟臉的事情之后,那件事情就一直徘徊在我們的腦子里揮之不去,我們總是會說如果當初怎樣怎樣。生活中總是有那么多“如果”就襯托出你對生活的遺憾,由于你自己的疏忽大意,你的過去總是會有一些不盡人意,偶爾的后悔會修補我們未來的行為。但是如果過多的沉溺在對過去的后悔中,我們的心理能量也就在指向過去的無能為力中不斷的被消耗。
消極和抱怨
當我們遇到了挫折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歸因,但是當我們歸因的時候往往會把原因歸結到外界,于是我們產生了抱怨。比如現在有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教育不到位,導致你現在的心理不健康。但是當你總是沉溺于抱怨中的時候,也會削弱你處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完成任務,過多的擔心和憂慮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心理損耗,它常常讓我們沒事可做的時候感到內心的消耗,它讓我們沒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就覺得內心無處不在的疲憊感。
拖延癥
拖延不但會導致任務不能完成,而且會引發焦慮情緒的出現,拖延還會腐蝕我們的內心對事物的
激情和對事物的興趣。
不切實際的空想
不要以為目標越高越好,過大的話只能是空想,當一個人過度的沉溺在自己的臆想中,對現實的思考能力也會降低,如果老是耽于幻想,會削弱現實生活的參與性與投入感,為各種心理疾病埋下禍根。
對自己的排斥
你內心的要強,想要變得優秀。你想要的優秀很多。多數時候你的潛意識里都在完成著自我排斥而內耗著。你討厭糟糕的自己,你就越需要花精力來排斥自己,你就越來越累。做起事來就越來越力不從心,就會做的更差。然后更排斥自己,進入死循環。
如何減少心理的內耗
專家建議:行動是減少心理損耗的最有效的方式,無論是對一件事情感到猶豫還是恐懼,只要付出行動投入地去做,那些折磨心靈的負面情緒也會大大的減弱。不能立即行動是很多人的通病,在我們去完成一件事情之前往往動不起來,白白地消耗了很多的精力,心理學家認為人只有在接近目標期限的時候,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期限效應”。因此,在完成一項任務時,不妨先將任務分成一個個小階段來完成,這樣一來,每個“最后期限”都將會提前,以便促使我們更積極地行動,進而減少心理的損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