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探討了中國的肥胖問題,據調查,中國平均肥胖率達12%左右,肥胖總人數高居世界第一!
其中北京肥胖率高達25.9%,為全國首胖。二胖河北肥胖率為22.2%,且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第三名是新疆。
怎么樣才算胖?
通常以體質指數(BMI)用于判斷人體超重/肥胖與否及程度。
BMI = 體重/ 身高2
(體重單位:kg;身高單位:m)
例如身高1.65m,體重55kg的女性,
BMI=55/1.652=20.2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BMI在18.5~24.9時屬正常范圍,BMI大于25為超重,BMI大于30為肥胖;在我國,通常認為BMI大于24即為超重,大于28為肥胖。
以男性為例,1985年,中國男性平均腰圍是63.5cm。
現在已經接近76.2cm,腰圍膨脹度在15%以上。
“我在減肥”已經成了一句口頭禪,據阿里顯示每天近百萬人探尋減肥之路,2018下半年搜索次數就已經突破6億次。
如何減肥?英國科學家發現: 看恐怖片時,腎上腺素飆升,導致基礎代謝率上升,能讓身體燃燒掉更多的熱量。一部90分鐘恐怖片消耗的卡路里相當于散步半小時。
在《健康與美容》雜志中,同樣給大家介紹過提高代謝的瘦身法,我們馬上學起來吧!
吃的不多,肚子卻很大,手腳易冷,容易水腫,不喜歡運動..... 這些都是因為身體代謝在下降。
控制3個【代謝】打造不發胖體質
消耗能量的代謝:大腿和臀部脂肪多、容易疲勞、生活不規律,食欲或大或小。
燃燒脂肪的代謝:食欲旺盛、減肥也瘦不下來、減肥時不吃脂肪。
水循環的代謝:手腳易冷、腿和手容易水腫、不吃魚肉等蛋白質。
基礎代謝是內臟和肌肉為了保證人體生存而消耗的能量,但是成人過了成長期,隨年齡增長和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下降。
肌肉是燃燒脂肪的工廠,肌肉量越多能量消耗越大。
基礎代謝是人體維持生命而消耗的能量。它包括消化吸收、排泄、保持體溫等,是即使躺著也會消耗的能量。
年輕時為了長身體,新陳代謝非常旺盛,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也會相應下降,變成一個不太消耗的身體。
日本Tanita體重科學研究所的西澤美幸女士說:“女性從18歲開始,基礎代謝開始下降,體重每年平均增加0.3kg,30歲大概增加了3.4kg,40歲增加了6.2kg”。
挺直腰桿,多咀嚼,養成習慣提高代謝量。
通過活動提高的能量代謝叫做“活動代謝”,這里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肌肉。
只要挺直腰桿、快速走路、爬臺階等,一點點消耗能量,持續積累就會有大變化。覺得自己大腿和腹部有贅肉的,就要多活動咯。
報告顯示,飲食中增加油的攝取量,會大大提高基礎代謝。
考慮到熱量的問題,不吃脂質看起來可以減肥,但相關研究報告表面,攝取脂質才會提高基礎代謝及飯后能量代謝。
攝取糖分,2小時就會覺得肚子餓,但是脂質和蛋白質的飽腹感卻可以持續3.5-4個小時。
經常減肥反彈的人,應該重新看下自己的脂質攝取方法。要注意:糖分應該控制在1天70-130g。
說起體內水分,大部分人首先想到血液。但是比血液還多的是細胞內的水分,它占了人體總水分的三分之二,剩下的是細胞外水分,和水腫相關的就是它!
如果一直站著或久坐不動,就會導致循環停滯,廢棄物無法回到血管和淋巴管,積存在細胞外。由于雌激素有增加細胞外液的作用,所以女性更容易水腫。
飲食不當也容易水腫,過度攝取鹽分會增加細胞外液,偏食引起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導致調整血液滲透壓的蛋白不足,也會引起水腫。
消除水腫除了通過運動增加肌肉,還可以通過按摩刺激循環較快的深層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