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在當今是一門學問,很是流行,人人都在養生,人人都談養生,一時間神州大地,養生專門冒出一批批,倒掉一批批,又起來一批批。
養身的根本是修身養性,心靈的健康不次于身體的健康。花錢不一定是真的養生,只要有健康的心態,不花錢也能養生。
原因就是人們的生活富足,心中長壽的愿望強烈了。不但要長壽還要健康的長壽。
1、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有的。
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2、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
人體養生保健第一、減少體內的垃圾;第二、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第三、增加體內的氣血。
3、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人病可分兩種:
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
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
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么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4、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養身、養氣。
5、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6、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
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氣為陽。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
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7、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
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8、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這就是為什么人在空氣清新的森林、海邊,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
因為清新空氣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松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
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
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
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9、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
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
你順應這個過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么會治不好病呢。
10、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
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
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的好,人就衰老的慢。
11、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于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
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2、當你把什么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
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
這時候你還是處于“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天下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會真正享受到養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