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個相聲段子說:您這人長相不突出、業績不突出,怎么偏偏就是椎間盤突出!可見這個現象已是十分普遍。但如果真的趕上了這個茬兒,恐怕就沒這么輕松了!
平日看診過程中確實發現,椎間盤突出后引發的擔心、困惑、煩惱、恐懼等心理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突出本身的危害!
九、是站?是坐?還是臥?
小的時候,長輩們經常教育我們說:站要有個站相,坐要有個坐相。究竟要什么樣的站相、坐相呢?立如松、坐如鐘,耳熟能詳的簡短六個字,要做到還真是不容易啊!其實,最為關鍵的就一個字——直!而不是兩個字——挺直!也就是說,無論是站還是坐,頭身都要保持自然的正直,而不是用力去挺直,更不是靠器具固定在正直的位置上。得過腰椎間盤突出癥這個病以后,平時除了姿勢和體態要倍加注意外,還要注意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和姿勢不變,坐一會兒,站一會兒,走動走動,伸伸懶腰,腰部的壓力就不會過多地集中在一個區域,肌肉也就不太容易疲勞了。如果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期,疼痛劇烈時,當然需要臥床為主,仰臥、側臥、還是俯臥,以自己感覺能夠緩解疼痛為準。兩三周以后,逐漸起床,在房間里或坐、或站、或走,交替變化。不要蹲
長時間蹲著,腰椎椎管里面的壓力會成倍增加,容易造成馬尾神經損傷。同樣道理,也不宜長時間坐在比較低的凳子上面。關于蹺二郎腿
偶爾蹺蹺二郎腿,并且是左右交替,倒也無妨。但是,如果不蹺二郎腿就難受,還總是喜歡蹺一邊,那就要引起警覺了!最好去看看專科醫生,仔細檢查評估一下,是否有一些隱匿性的筋骨損傷!十、硬床?還是軟床?
大多數慢性腰背痛的人都知道床墊不能太軟,甚至索性每天睡硬板床。其實,床墊太硬也不合適。因為,正常腰椎有一個向前的生理性彎曲,如果長時間仰臥于硬板床上,便會使這一生理性彎曲漸漸消失,反而破壞了腰椎正常和諧的力學環境,這樣以來,腰部后面的肌肉始終處于一種比較緊的狀態。肌肉里面的肌纖維就像我們平常用的橡皮筋,它的彈性是有限的,經常拉得緊繃繃的,時間久了,彈性就會下降,一些本身比較薄弱的肌纖維還會被拉斷,攣縮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硬結,按上去便會感到疼痛,腰椎活動時牽拉到它也會引起疼痛。另一方面,腰椎的正常活動和穩定性依賴于其周圍“筋”的彈性和固定,這里的“筋”不僅指靜態的肌肉和韌帶,還包括肌纖維的力量。筋受傷以后便會進一步加劇腰部疼痛和活動不便。因此,床墊既不能太軟,也不可過硬,以軟硬適中、有一定彈性、可以根據睡姿自然塑形為宜。床墊兒最怕是潮濕
床墊除了要注意軟硬度的問題,還要保持干燥,不可潮濕!床墊為什么會潮濕?主要是因為人在睡著以后會出汗。如果做個試驗,拿一床被子鋪在地板上睡一個晚上,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早上起來的時候也會發現墊被是濕的。試想如果床墊不經常曬,那就相當于“久臥濕地”,寒濕侵入體內,往往不易自行排出,久而久之,阻滯經絡,氣血閉阻不通,便會出現疼痛、僵滯等癥狀。由此可見,不管是睡硬板床還是席夢思,最好再墊一床松軟而又富有彈性的棉絮墊被,經常曬一曬。當然,對于江南一帶空氣濕度較大的地區而言,傳統的棕棚床墊兒是最好不過的了!十一、牽引?不要牽引?
牽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但要用之得當。急性期,采用小重量持續牽引,最好是二十四小時吃喝拉撒睡都牽著,連續2周左右。特別要注意的是,解除牽引的時候,應先放掉1/2的牽引重量,過一會兒再放掉剩下的1/2牽引重量,再過一會兒全部放掉。亞急性期和慢性期,或平時腰部酸脹時,則可以采用腰部墊枕法,利用自身的身體重量做牽引,可以達到放松肌肉、緩解疲勞、恢復腰椎生理曲度的作用。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散步、行走跑步和醫學上的練功療法、運動療法是完全不同的兩類“鍛煉”形式,二者不能混為一談。生病的時候本應該休息、靜養,通常去探望病人的時候,總是會說:“好好休息”“靜心養病”,正所謂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不但不能鍛煉,還要限制活動,必要時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吃喝拉撒睡都要躺在床上(正好配合著做牽引),如果起床則要帶上腰圍固定。到了亞急性期和慢性期,先是通過一段時間的過渡,恢復到生病前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接著就可以進行鍛煉了。
①適合自己的就是對的、好的鍛煉方法。要自己去嘗試、去摸索,從易到難,由少至多,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的鍛煉就像吃飯穿衣似的,餓了就吃,冷了添衣,跟著感覺走是比較靠譜的!②練功療法則不同,它是需要“處方”的。如果還有一些殘余癥狀、某些方面的筋骨功能還沒有恢復正常,可以通過練功療法來治療。既然是治療,它一定是以偏糾偏,如果練過了頭,則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就需要請專業人員對病情和筋骨功能狀態進行評估,根據具體情況設計一個針對性的合理的練功方案,包括練習方法、數量、次數、頻度、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需要再次評估,調整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練功療法通常起效會比較慢,一方面不可操之過急,急于求成,否則可能引起新的傷病,欲速則不達;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耐心,相信功到自然成,持之以恒,必有效果。不止一個病人跟我說,他(她)堅持倒走腰痛病好了。也不止一個病人跟我說,他(她)倒走以后腰更痛了。因練習倒走而摔跤的,在門診病人中也會偶爾見到。倒著走,因為改變了習慣性的走路姿態,平時不太運動的肌肉反而活動起來,得到鍛煉,而那些已經疲勞的肌肉則趁此機會得以休息,一段時間后,肌肉間的協調性改善了,腰部的受力環境趨于和諧、穩定,自然也就不痛了。但是,倒著走是有潛在的安全隱患的。想想看,我們人類經過長久的進化,兩個眼睛長在前面,總是應該向前走才對,如果倒著走,身體和心理上也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因此,如果有別的鍛煉方法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不宜首先選擇倒走練習為好。爬行練習的原理與倒走類似,也是通過改變腰部的受力方式,調整筋骨的力學環境,使之趨于和諧、穩定。有些患者反映練習以后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做爬行練習的時候,要把膝蓋保護好,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是借助于趴著擦地板來進行練習,擦好一個房間休息一會兒,然后再擦另一個房間。
(未完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