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本標注為 JohnThomson(約翰湯姆遜)1871年拍攝的香港相冊中,一張沒有任何標識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圖01)。
圖01 1871 年John Thomson
圖02 1871 年John Thomson (圖01的局部放大處理)
當(dāng)我把小圖放大到盡可能大的時候(圖02),圖中的內(nèi)容讓想到可能的老北京城。
先分析一下照片提供的信息:
1.照片中的圍墻和近處的光影,疑是某甕城內(nèi)。近處有兩處用白布圍起的“場子”。一個場子內(nèi)有一方木籠,地下疑是一只躺著的黑熊,可能是流動馬戲班子;另一個圍子里疑是“玩雜耍”的。稍遠一點有個蘆席圍子,里面堆放著“缸缽”,可能就是老北京常說起的甕城里的“缸瓦市”。在第一布圍外面有幾個流動貨攤,從其附近的模糊人影推斷,那里可能是“通道”。
2.背景的“高墻”可能是“城墻”。根據(jù)墻根的行人高度,估計墻的高度在12米以上。“墻”中有一“門洞”,門洞上方有一座歇山式單檐建筑。建筑內(nèi)側(cè)(朝甕城內(nèi))可見一個“方窗”,因照片取景的局限,可以推斷在“方門”另一側(cè)應(yīng)該有一個對稱的“方窗”。圖中“城墻”在圖右方有一個帶弧度拐角,根據(jù)老北京城門甕城一般規(guī)律:這個弧度的“墻拐角”是甕城朝外“兩個圓角”之一。
3.根據(jù)圖中模糊的行人“晃影”,靜態(tài)物擺放的位置,可以推斷:甕城內(nèi)的通道是從圖左進入甕城中間,再向圖中門洞方向前行。(圖03)
假設(shè)圖02照片是北京,從圖中“耍把戲”的布圍場子看,首先想到的是“永定門”,那里離舊時藝人集聚的天橋很近,不過如果照片拍攝的時間為1871年,天橋一帶還沒形成雜耍集聚固定的場所,很顯然這一點缺乏說服力。永定門的城樓為三重檐(重檐頂+ 腰檐)(圖04),箭樓雖為單檐歇山式,因設(shè)有兩排“箭窗”,其高度遠遠高于圖02中城墻上的建筑。永定門箭樓的內(nèi)側(cè)只開一扇“過梁方門”,門兩側(cè)無“方窗”(圖05)。永定門箭樓城臺的高度明顯高于兩側(cè)的甕城城墻,之間有一段銜接的坡墻(圖05、圖06)。永定門甕城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無閘門樓。甕城內(nèi)空間有限,中軸石板大道是其主要特征。(圖05、圖07)
圖03 1871 年John Thomson
圖05 永定門甕城內(nèi)狹小的空間。箭樓北墻只有一扇“過梁方門”,門側(cè)無窗(瑞典-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年-1922年拍攝 )
圖06 1902年明信片 -永定門箭樓南面(外側(cè))。箭樓兩側(cè)的甕城墻和箭樓城臺的銜接處有明顯的坡度。
圖07 永定門 (瑞典-喜仁龍 Osvald Siren1921年-1922年 拍攝 )
因此從城墻的高度,甕城內(nèi)的空間和道路走向,以及城墻上建筑內(nèi)側(cè)門有無“方窗”都排除了“永定門”的可能性。
在老北京外城的的七座中,排除了“永定門”,其它城門的甕城也都沒有那么大的空間。(圖08廣安門,圖09右安門,圖10東便門,圖11左安門)。因外城的城樓和箭樓下的門洞都在一條直線通道上,通道位于甕城內(nèi)的中間位置,這種布局和圖02中有九十度的變向拐彎的通道不符。
圖08 廣安門(瑞典-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年-1922年 拍攝 )
圖09 右安門(瑞典-喜仁龍 OsvaldSiren 1921年-1922年 拍攝 )
圖11 左安門 (瑞典-喜仁龍 OsvaldSiren 1921年-1922年 拍攝 )
北京老城門中,只有內(nèi)城的甕城可能有那么大的空間,并存在通道拐彎的情況。
內(nèi)城的九座城門中,城樓為三重檐(重檐屋頂+腰檐);箭樓為重檐,箭樓內(nèi)側(cè)帶抱廈,辟三座過梁方門。很顯然圖02中城墻上的建筑既不是內(nèi)城的城樓,也不是內(nèi)城箭樓。
在內(nèi)城的甕城內(nèi)除正陽門有兩座閘門樓(圖12),其余每座城門的甕城內(nèi)只有一座閘門樓,也是進出城的通道口:其中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圖13);東邊的東直門(14)、朝陽門(圖15);西面的西直門(圖16)、阜成門,這六座甕城中的閘門樓均為硬山屋頂,和圖02的建筑的“歇山式”屋頂不符。
圖12 1900年正陽門甕城內(nèi)
圖16 西直門 (瑞典-喜仁龍 OsvaldSiren 1921年-1922年 拍攝 )
在內(nèi)城南邊的“三座門”中,位于中軸線上正陽門的甕城內(nèi)有一個非常明顯、交叉成“十字”的石板大道(圖12、圖17),圖02中沒有“十字石板道”。
現(xiàn)在只剩下東邊的“崇文門”(哈德門)和西邊的“宣武門”(順承門、順治門)。
崇文門的閘門樓開在甕城墻的西邊(圖18),如果按照圖02拍照的機位是不可能拍到“閘門樓”的。
宣武門的閘門樓開在甕城墻的東邊。根據(jù)弧形拐角朝外的特征去推斷:不可能是“崇文門”。唯一可能只有“宣武門”。(圖19、圖20)
宣武門甕城東西寬75米,南北深83米,有足夠的空間擺“場子”。由于圖02中沒有把位于甕城內(nèi)東北角的“關(guān)帝廟”攝入畫面,為判斷照片的地點“設(shè)計”了一個難點。
從圖03與圖20、圖21的細部比較,可以斷定圖02是北京內(nèi)城的宣武門甕城內(nèi)。
圖17 1902年-1903年北京正陽門甕城內(nèi)
圖18 1876年,崇文門甕城西月墻。甕城的閘樓門朝西(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Child])
圖20 宣武門 甕城(1866年。Paul Champion 。照片來自不同的收藏單位。第二張源自“巴黎奧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