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祝諶予先生是中醫臨床家、教育家和中西醫結合的倡導者,青年時代從師于施今墨先生,后又東渡日本學習西醫。祝諶予先生一生勤勉,于中醫內科、婦科、兒科等諸多領域頗多建樹,尤其是在中醫診斷治療糖尿病領域,率先提出糖尿病中醫診斷辨證分型,并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的中醫方法,同時結合西醫診斷學、藥理學,研制出治療糖尿病切實有效的中藥方劑,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奠定了基礎、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書系統介紹了祝諶予先生的生平傳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全書資料豐富、內容翔實,適合中醫藥研究人員、臨床工作者、中醫院校學生及廣大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第二節分科疾病治療特色
編者的話:本章節主要介紹了祝諶予先生在治療糖尿病、哮喘病、胃腸病、婦科病方面的一些經驗,由于祝老學術經驗豐富,在病例及傳人專輯中也有涉及,在此僅選用了幾篇學生弟子總結的優秀文章,冀以管中窺豹。
一、糖尿病的治療和體會
(一)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和進展
糖尿病為一般慢性進行性內分泌代謝病。近年來由于其發病率日益增高,已被列入為世界上第三大病,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根據美國衛生界的普查,本病在美國的發病率為5%,我國曾在上海和北京普查,發病率為1%~1.2%,以全國10億人口計,發病人數是可觀的。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問題,越來越多的引起重視。中央衛生部已定糖尿病為我國重點疾病之一。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不是一種單一的病,而是一個綜合征,包含有多種類型,按其病因分為原發性(多數)和繼發性(少數)2大類。原發性糖尿病又可分為依賴胰島素型(又稱青少年發病型)與非依賴胰島素型(又稱為成年發病型)2型。
原發性糖尿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大約可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1.遺傳學說糖尿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尤其在成年發病型中,遺傳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青少年發病型中約有半數有家族史。
2.病毒感染學說某些病毒特別是柯薩奇病毒、腦炎、心肌炎病毒可引起實驗性糖尿病。在某些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發病前,先有過某些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水痘、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等。
3.自身免疫學說由于某些自身免疫反應引起胰島淋巴細胞浸潤等炎癥使B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F已用熒光免疫技術,青少年型糖尿病人血中測出了胰島細胞抗體(ICA),屬于免疫球蛋白(IgG)。而且發現一部分青少年型糖尿病人可同時患有其他和自身免疫有關的疾病,如伴有慢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重癥肌無力、惡性貧血等。據推測,青少年型糖尿病可能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于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而引起胰島素損害的結果。成年型糖尿病多數可能是于過度肥胖,使肌肉、脂肪等細胞中胰島素受體減少或敏感度下降,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因此即使血中胰島素水平很高,還是患有糖尿病。
4.升血糖素過多學說國外曾有人提出,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不僅由于相對或絕對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利用太少,而且因胰升血糖素相對或絕對的分泌過多,使肝糖輸送出過多,引起血糖過高和糖尿,稱之是“激素對抗”。多見于成年型糖尿病人,但目前證據還不夠充分。
繼發性糖尿病,主要見于某些內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癥、皮質醇增多癥)以及胰腺疾?。ㄒ认傺?、胰腺腫瘤)或胰腺切除等。
目前,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研究側重于2個方面:①病因及發病機制問題。②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變等并發癥的防治問題。因現在全世界對糖尿病人生命最大的威脅是心血管病并發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做這方面的調查工作。祖國醫學是一個大寶庫,對糖尿病的防治歷史悠久,從臨床觀察,由其在控制和治療糖尿病并發癥上中醫中藥更有其獨特的長處。這里,我僅就自己的臨床實踐介紹一下中醫中藥治療糖尿病的體會。
(二)中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與治療
糖尿病屬于中醫學的消渴病范疇,早在1600~1700年以前,我國最早的醫籍《黃帝內經》中就有了對本病的詳細記載,稱之為“消渴”或“消癉”,而對消渴病尿是甜的發現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如唐代醫家王燾著的《外臺秘要》一書中謂消渴病“每發小便至甜”這個發現較英國發現糖尿病早幾百年。古代醫家對消渴病的兼證(相當于糖尿的并發癥)也有較深刻的認識,如《諸病源候論》中說:“其病多發癰疽”?!逗娱g六書》又指出,消渴可見“變為雀目或內障”。宋代以后,又將本病按三多癥狀之輕重不同,分為上、中、下三消。因此,中醫治療糖尿病積累了一千多年的經驗,是一份很寶貴的財產。
這里,我要指出糖尿病是屬消渴病的范疇,二者不能相等,中醫是講辨證的,有消渴癥狀但血糖、尿糖正常的,并不是糖尿病,如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也有的糖尿病并不出現消渴癥狀,如隱性糖尿病,所以糖尿病并不等于消渴病,二者不要混淆。
1.病因及癥狀中醫認為本病病因除體質因素外,有認為過食膏腴體肥而致病者,如《素問·奇病論》云:“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有認為嗜酒可致消渴,如《千金方》載:“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者”:有認為精神因素誘發消渴,如《河間六書》云:“消渴者……耗亂精神,過達其度之所成也,此乃五志過極,皆從火化,熱盛傷陰,致令消渴”;也有認為房事不節,精虛腎燥,發為消渴,如《諸病源候論》云:“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者腎燥,燥則渴,腎虛又不得傳致水液,故隨飲小便”。根據我們臨床觀察,本病的發病因素是綜合的,尤其是嗜酒,喜食膏腴和精神緊張過度三者綜合而發病者較多。
中醫認為不論七情、房勞、厚味、飲酒等因素,其致成消渴病的發病機制為積熱傷陰,陰虛火炎,耗損肺、脾(胃)、腎諸臟,熱傷肺陰,則津液干枯,不能敷布,故多飲而煩渴不止,謂之上消;熱傷胃陰,則胃火熾盛而善饑多食,肥肉消瘦,謂之中消;熱傷腎陰,則腎陰不足,精氣虧虛,故攝無權,精微不藏,多尿而頻,或尿如膏脂,或發甜,謂之下消。臨床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癥狀。因此糖尿病者有三消狀的,才相當于消渴病。本病雖有熱在肺、胃、腎之分,推其病理均為陰虛火盛,其病本在腎,因為腎藏精、主水、為全身陰液的根本。
2.辨證與治療前人對本病的辨證與治療,一般取滋陰清熱法,從肺、胃、腎三臟入手。治消渴之方,數以百計,豐富多彩。我治療本病是根據中醫理論,結合我老師施今墨先生的經驗,認為消渴病雖有虛實之分,然三消之證其本在腎,或屬本虛標實的一種疾病。正如《靈樞·五變篇》云:“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鹅`樞·本臟篇》云:“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根據我多年在臨床實踐對糖尿病患者的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病人都有較明顯的乏力感,舌質是淡暗,也有部分患者舌紅少苔或有瘀點、瘀斑、舌腹靜脈青紫或怒張。因此,我認為糖尿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氣陰兩虛,燥熱現是陰傷導致的。我在臨床對本病的辨證分為以下5類型,并根據5個類型行選方用藥,取得較好的療效。
(1)氣陰兩虛型:癥見“三多”癥狀,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感冒、舌質淡暗。治以益氣養陰。方用黃芪30~60克,山藥10克,蒼術15~30克,玄參15~30克(這兩對藥是我老師施今墨先生的降血糖、尿糖的經驗),黨參10~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牡蠣30克,茯苓10~15克,生、熟地黃各15克定名為降糖基本方。本方是從肺、胃、腎三方面入手,滋補先后天為重點?,F今我又擬一簡單方,定名為降糖對藥。方用生黃芪30克,生地黃30克,蒼術15克,玄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我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又擬加味法:
①尿糖不降重用花粉或烏梅。
②血糖不降加人參白虎湯(人參可用太子參或黨參代)。
③饑餓感明顯加玉竹或重用生、熟地黃各30克。
④尿中現酮體加黃芩、黃連、茯苓、白術。
⑤皮膚瘙癢加白蒺藜、地膚子或苦參。
⑥下身瘙癢加知母、黃柏。
⑦失眠加制何首烏、女貞子或白蒺藜、首烏藤。
⑧心悸加石菖蒲、遠志或生龍骨、生牡蠣。
⑨烘熱感加黃芩、黃連。
⑩腰腿痛加續斷、桑寄生。
兩腿酸軟無力加千年健、金狗脊。
下肢麻木加稀薟草、雞血藤。
上肢痛加姜黃、桑枝。
牙齦腫痛加柴胡、龍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