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方針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和循環型畜牧業為目標,以建設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效益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堅持產業化帶動、規?;l展、標準化生產,統籌兼顧公共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努力實現畜牧業大市、強市建設目標。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加快畜牧業發展,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和循環型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實現欄舍建筑標準化,畜禽品種優良化,畜群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防疫體系網絡化,產品經營市場化,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長效機制,有效保障公共衛生、產品質量、生態環境三大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
2、具體指標:
——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3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到1000多元。
——全市存欄各類畜禽2200萬頭只,出欄6000萬頭只,其中肉雞5000萬只,肉兔500萬只,水禽200萬只,生豬60萬頭。肉蛋奶總產量達到25萬噸。
——畜禽規?;曫B比重:肉雞、肉兔達到100%,蛋禽達到98%,生豬95%,水禽達到95%(其中肉鴨100%),肉牛85%,肉羊60%。
——在鞏固肉雞、肉兔、生豬、水禽四大產業體系的基礎上,培育建立起肉牛產業體系,優勢畜牧產業產值達到25億元。
——畜產品加工、飼料、獸藥等相關產業產值突破80億元,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
——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能力進一步提高,無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顯著提高。
三、重點任務
圍繞“十二五”畜牧業發展目標,突出重點,優化布局,重點組織實施好一批重點工程,強化支持保護體系建設,著力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畜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畜禽良種繁育體系
發展目標: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畜禽品種改良推廣體系。畜禽良種生產能力和生產性能明顯提高,良種生產機制明顯改進,良種科技水平有較大提高,形成布局合理、水平先進、監管有效的畜禽良種生產、管理和推廣體系。到2015年,全市畜禽良種覆蓋率總體達到90%以上。
重點內容:加強畜禽良種繁育場和改良站點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備先進儀器設備,提高良種繁育推廣能力。改擴建父母代肉種雞場10個、肉種兔場2個、肉種牛場2個。加強市級畜禽良種推廣站建設,完善鎮街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增強服務推廣能力。
2、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建設,完善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扎實開展以畜禽強制免疫為主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動物疫病預警預報、監測檢驗、應急處理能力,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重點內容:(1)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優化相關儀器設備,滿足動物疫病監測、診斷需要。
(2)動物防疫監督設施建設。完善動物防疫監督設施條件,逐步推行官方獸醫制度,加強動物屠宰、畜禽飼養、產品經營官方獸醫監管,適應動物檢疫、監督、無害化處理及執法工作要求。
(3)鄉鎮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條件,達到有必要的辦公場所、工作條件、相適應的檢驗診斷儀器設備要求;加大基層化驗室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滿足工作需要。
(4)重大動物疫病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建立健全市、鎮兩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實行分級負責,儲備相關物資,保證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需要。
(5)動物疫病預防。堅持開展各類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做好一般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強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提高動物防疫水平。
3、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
發展目標:發揮區域資源和飼養傳統優勢,培育特色畜產品集中生產區,促進畜牧業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重點內容:堅持以規?;?、標準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品種改良、科學飼養等技術的推廣,規劃期末優勢畜禽品種在飼養數量、飼養水平和產品質量實現突破性發展。
(1)家禽養殖:堅持穩定蛋雞生產,加快肉雞、肉鴨、蛋鴨生產的原則,提升家禽產業規模和管理水平。肉雞生產以西崗、級索、鮑溝、姜屯、張汪、官橋、南沙河等平原鄉鎮為重點,加快發展肉雞生產,積極發展規?;曫B,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肉雞生產能力,推行肉雞養殖“公司+農場”、“公司+合作社+標準化養殖場”一體化產業生產模式,提高肉雞生產經營水平。加快實施盈泰公司10萬只肉種雞養殖場、10個高標準養殖基地200個現代化養殖大棚建設項目,加快規?;怆u養殖場(戶)標準化設施改造,全市肉雞標準化養殖基地(場)發展到100處,進一步壯大肉雞產業規模。水禽生產以濱湖、級索、西崗等西部沿湖、礦區鄉鎮為重點,培育壯大蛋鴨、肉鴨等水禽養殖基地,規模養殖數量達到100萬只,推行標準化飼養技術,發展無公害禽蛋產品,形成區域化產業優勢。
(2)肉兔生產:重點加強德力盈公司種兔場建設,進一步擴大張汪、南沙河種兔場飼養規模。建設肉兔標準化養殖基地10處,批次出欄肉兔30萬只,年出欄能力達到100萬只。依托盈泰集團、德力盈公司,大力實施肉兔合同養殖,帶動肉兔規模養殖發展,全市存欄2000只肉兔飼養場發展到500個。
(3)生豬生產:以東郭、龍陽、東沙河、木石等北部、東部鄉鎮為重點,發展生豬生產。建立良種繁育體系,推廣三元雜交,發展優質瘦肉型豬,適應市場的需求;依托東啟公司積極發展合同養殖大戶200個;積極推行生豬養殖場標準化設施改造,推廣生態飼養模式,對存欄100頭以上養豬場逐步實行自然養豬法飼養技術,生態養豬飼養比重達到80%以上。
(4)肉牛養殖:按照“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的思路,以東郭、龍陽、東沙河、柴胡店、羊莊等山區鄉鎮為重點,積極培育優質種牛繁育場、基礎母牛飼養戶和育肥規模養殖場。建設官橋魯西黃牛繁育基地、西崗坤達肉牛優良種群培育,優良種牛飼養量達到1000頭,能繁母牛存欄量達到9000頭,適度規模養殖場發展到300戶以上,加快提高肉牛養殖規模。
(5)肉羊養殖:主要以濱湖、大塢、界河、龍陽、東郭、東沙河、木石、羊莊、柴胡店等9個鎮為重點,建成北部、東部山區沿線肉羊產業帶,輻射帶動平原鄉鎮發展規模養羊場。全市發展存欄100-300只肉羊規模飼養場100個,300-500只20個,適度規模養羊戶發展到1萬戶。
4、養殖方式轉變
發展目標:進一步優化畜禽飼養結構,提高養殖規?;藴驶?、生態化生產水平。全市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1000個以上,畜禽規?;曫B比重肉雞、肉兔達到100%,蛋禽達到98%,生豬95%,水禽達到95%(其中肉鴨100%),肉牛85%,肉羊60%。
重點內容:重點加大對規模養殖小區(場)扶持,加大先進生產管理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生產水平。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和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發展養殖小區,制定技術規范,突出動物防疫和環保設施建設。加大自然養豬法等生態技術推廣,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引導農戶發展生態健康養殖。
5、科技推廣創新體系
發展目標:增強畜牧業的整體科技水平,提高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在畜牧業重大關鍵技術領域具備持續的集成創新能力,在優勢畜產品及其產業發展領域具備持續的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促進畜牧業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
重點內容:(1)健全畜牧科技推廣體系。加大高素質畜牧業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夯實市、鎮街科技推廣隊伍,每年開展2-3次專業培訓,加強畜牧科技人員和養殖戶技術培訓和教育。
(2)加快畜牧業新科技推廣。圍繞加快發展優勢畜牧產業,加快畜牧科技轉化應用,重點在肉雞肉兔標準化飼養、程序化免疫、生豬人工授精、肉牛肉羊快速育肥、奶牛高產養殖等方面,加強重點項目攻關,推廣先進畜牧科技,提高畜禽生產性能。
(3)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開展“科技入戶”活動,建設示范點、示范戶、示范片,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6、畜產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發展目標:強化飼料和獸藥監管力度,從生產源頭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加強動物檢疫監管,切實改善畜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狀況,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
重點內容:(1)完善畜產品和藥殘檢測監測體系。加快疫控中心化驗室建設,建成畜產品質量安全、飼料獸藥安全檢測綜合性化驗室,進一步加大抽檢力度,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2)加強畜牧業投入品監管。加強獸藥、飼料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積極推進獸藥經營GSP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經營假劣、違禁獸藥、飼料、非食用物資,保障獸藥、飼料等畜牧業投入品質量安全。
(3)加強畜禽飼養監管。落實畜禽飼養場官方獸醫監管制度,定期開展巡回監督指導,規范養殖環節防疫、消毒、用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4)加強檢疫監督。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健全動物檢疫網絡,對養殖、加工、終端市場及畜牧監管部門的監管實施全程信息化管理。
7、畜產品加工體系
發展目標:培育壯大優勢畜產品加工企業,增強畜產品加工能力。促進畜產品精深加工,推進畜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加工制品優質化,提高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
重點內容:(1)培育壯大龍頭加工企業。以盈泰集團、雨潤東啟公司、德力盈公司和濱湖禽蛋加工基地為龍頭,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增加科技含量,爭創名牌。鼓勵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參與原料基地建設,引導農民按照加工企業所需標準進行生產,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2)鼓勵加工技術研發。提高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對畜禽屠宰副產品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提高科技水平和綜合效益。
(3)促進肉類加工現代化。提升畜禽產品加工轉化和儲存能力,大力開發冷鮮肉、分割肉、小包裝及快餐食品,增加即食、調理、旅游畜產品品種,促進產品多樣化,實現肉類加工現代化。
(4)穩步發展蛋制品加工業。努力擴大蛋制品加工規模,鼓勵企業改善生產設施和質量檢測條件,改進傳統加工工藝,提高衛生質量,增加花色品種,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組織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負責“十二五”畜牧業規劃的實施和督促。各鎮街應當成立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對發展畜牧業的組織領導,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理順職能分工,明確權責,提高工作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畜牧、發改、財政、科技、國土、金融等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協調,形成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共同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2、強化畜牧業財稅扶持。制定積極的畜牧業財政稅收政策,拓寬投融資渠道,擴大信貸規模、簡化程序。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資金,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力量,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增加畜禽良種工程資金投入,落實畜禽良種財政補貼,穩定種畜禽生產能力;扶持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制定用水用電優惠政策,引導科學健康養殖;逐步建立降低養殖業風險的長效機制,加強畜牧業有關稅費減免和綠色通道政策的落實監督,促進畜產品有序流通。嚴格落實強制免疫疫苗經費,加大應急物資儲備,繼續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補貼政策,逐步完善補貼機制。
3、落實畜禽養殖用地政策。認真貫徹國家土地利用政策,把畜禽養殖用地納入各鎮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鼓勵農民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灘涂等地,引導和鼓勵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進行土地流轉,發展養殖業。鼓勵發展不破壞土地耕作層的新型框架式畜舍建筑材料,逐步實現養殖場和農田的輪作使用。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及時辦理養殖用地手續。國土、畜牧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養殖用地情況,及時化解用地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4、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健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體系,不斷優化隊伍人員結構,完善人才引進和交流機制。不斷加強基礎獸醫站人員和村級防疫隊伍教育和培訓,促進業務知識更新,提高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5、強化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畜牧獸醫法律法規,加大法制宣傳力度。穩定執法隊伍,加強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不斷優化執法手段和執法水平。強化動物防疫、檢疫、獸藥、疫苗、飼料、種畜禽的執法管理,依法打擊有關違法經營行為,建立良好的生產和市場秩序,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