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戰,是華夏集團與東夷集團之間的一場戰爭。當華夏集團由西向東發展,到太行山以東定居下來時,東夷集團的一些部落也正向西發展。炎帝與蚩尤為首領的九黎部落首先發生沖突,"爭于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傳說蚩尤善作兵器,且有兄弟81人(當指氏族),武力較強,炎帝戰敗,居地盡失,被趕至桑干河流域,乃向同一部落聯盟中的黃帝族求援,黃帝于是率族眾與炎帝族聯合與蚩尤在涿鹿再次展開大戰。傳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bá,傳說能造成旱災的鬼怪)。雨止,遂殺蚩尤。從傳說中反映出,這場戰爭極為激烈,黃帝族可能曾在河流上筑壩蓄水以阻擋九黎族的進攻,戰爭開始后,連日風雨交加,雙方無法交戰,直至雨過天晴,才把九黎族打敗,并于冀州之野擒殺蚩尤。戰后,黃帝"命少皞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即以東夷集團中另一部落酋長"清"統領九黎部落。此次戰爭是兩大集團在發展過程中發生的沖突,戰爭以華夏族的勝利而告終,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戰后華夏族與東夷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進一步擴大,并結成盟好,共同發展。如《魚龍河圖》說:"伏蚩尤后,天下復仇,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