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8大總督,分別是直隸、兩江、四川、閩浙、云貴、湖廣、兩廣和陜甘。光緒三十二年,又增設了東三省總督。
總督的本身職務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辦理的差事是“總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從一品的中央文職官員,派遣地方辦事的。總督的職責是“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少則管理一省,多則管理三省。
以兩江總督為例,一般為從一品品級,駐守南京,總管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在南京和兩江總督搭班子的有江蘇左布政使(又稱“江寧布政使”),是從二品文官,協助兩江總督管理南京和江蘇蘇北地區的民政、財政事務。
在江蘇的蘇州,還有一位江蘇巡撫,職務全稱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蘇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理河道屯田”,是正二品的中央文官,帶領江蘇右布政使、江蘇按察使治理江蘇蘇南和上海地區。巡撫雖然品級比總督低,但是并不是總督的下屬。如果總督、巡撫互相掐架,鬧到皇帝那里,也往往各打五十大板。康熙年間,兩江總督噶禮與江蘇巡撫張伯行互參,雙雙被革職。
總督直接能指揮的部隊叫“督標”,分為三個營,總人數也就在四五千人上下。在南京城里,管理滿洲部隊的是從一品江寧將軍,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為清代統領江南駐防八旗軍兵的最高統帥。江寧將軍級別和兩江總督一樣,實權不如兩江總督,但是在政府禮賓排名中,“會同奏事時列銜在總督前”。江蘇駐防的八旗兵,兩江總督是調動不了的。
此外,在淮安市清江浦區,還駐防著一位南河總督,負責大運河的河務,也掌握部分軍隊,叫做河標,也不受兩江總督管理。至于管理漢人綠營兵馬的,在江蘇分為江南提督、江北提督,都是從一品武官,品級和總督一樣,但受總督節制。不過總督要調動綠營兵,也需要中央兵部同意,實際操作起來也困難。
另外,在蘇州還有個蘇州織造,南京還有個江寧織造,揚州還有個巡鹽御史,都是四品五品的官員,級別不高,個個都是皇帝的親信,辦差的同時,還負責監視地方官。因此,弱勢一點的兩江總督,號令都出不了南京城。
兩江總督好歹還是一個人在南京,其他的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同住福州府,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同住武昌府,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同住廣州府,云貴總督與云南巡撫同住云南府,權力交叉重疊,權責難分,矛盾更多,總督的權利更加受到影響。
至于唐代的節度使,受命時賜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集軍、民、財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五代時期,節度使的權勢達到了極點,皇帝的擁立與罷黜都取決于節度使,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開國君主均為節度使。這是清朝總督沒有辦法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