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河南登封有900多名農(nóng)夫充為壯丁,要被將尉押往漁陽戍邊。彼時正值7月大雨連綿,途中遭遇山洪暴發(fā)道路被阻斷,行程延誤而大秦律例嚴苛,一行人唯恐小命不保。曾哀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陳勝不愿大伙白白送死,遂與吳廣密謀揭竿而起,即是大澤鄉(xiāng)起義。
這段歷史為人熟知,而陳勝吳廣的初衷也是為了挽救眾人的生命,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兩千年后,隨著一座秦代古墓的挖開,人們發(fā)現(xiàn)了極為顛覆的另一種真相。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75年深秋,湖北云夢縣農(nóng)村修筑水渠,施工期間村民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
湖北考古學家聞訊立即前來,經(jīng)過勘測確認這是一座秦代古墓,墓主為秦朝書吏“喜”,古墓挖開后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名貴的隨葬,僅有些陶器,令專家頗為失望,但眾人打開墓主的棺槨后,卻驚詫不已。只見墓主旁邊堆放著大量的竹簡,上面的字跡還清晰完整,十分罕見。
經(jīng)過清理釋讀,這些竹簡共有1155枚,記錄了秦朝的律例等大量史料,其中明確記載秦朝征召民夫,如果不愿去,需要繳納兩套鎧甲的錢,如果因天氣等外力原因造成延期者,免于懲處。專家表示這是秦代第一手記載,不會有錯,足見陳勝吳廣利用了那些農(nóng)夫?qū)η芈傻臒o知,“誤期當斬”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