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京城長安有兩位名動一時的才女,一位是武士彟的二女兒、即后來被太宗賜名武媚的武則天,另一位是來自江南的大才女徐惠。
倆人一同被唐太宗李世民命詔入宮做了才人。可以說,徐惠和武則天起點一樣,可到太宗去世,武才人還是武才人。徐惠進宮不久,就得到封賞,一直從五品的才人、再到婕妤,最后變成了二品的充容。
武則天怎么說也是功臣之后,而且是唐太宗親自點名入宮的,為什么她入宮之后只是一個才人?
關于武則天是如何被選進宮做了太宗的才人,《舊唐書》、《新唐書》都是寥寥數語,《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五卷也只是簡單地記載道:故荊州都督武士女,年十四,上聞其美,召入后宮,為才人。
在唐朝,才人究竟是一個什么職位呢?
皇帝有一后、四妃、九嬪、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另有三班各二十七御女計81位宮內“命婦”?;实壅嬲钠捩且缓?、四妃和九嬪,婕妤以下的后宮之女是處理宮中各種職司的女侍,分管禮儀、祭禮、宴飲、服飾、命婦朝覲、帝后出行隨侍等等。
才人不但要侍奉皇帝起居,還要能夠勝任管理工作,因此要求有貌、有才、有較高的門第出身,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深得李淵和李世民的器重,所以武則天可以入宮作為才人了。
武則天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聰慧伶俐,博學多識,長于書法,通曉禮儀,擔當此任游刃有余。可接下來的十二年,“才人”的官銜沒有任何升遷,在宮中的流光歲月,說長可以是度日如年,說短可以說是稍縱即逝了。
武則天并不是沒有想要引起李世民的注意過,只是失敗了。
武則天跟隨太宗12年,之所以沒有走進太宗的感情世界,用后來武則天親口說出來的話說,就是她的性格不能被太宗所接納。
西域進貢了一匹寶馬名“師子驄”,此馬高大威猛,性情剛烈。太宗觀看馴馬,可沒有人能夠將其制服。太宗慣于在馬背上南征北戰,一生愛馬,見師子驄如此剛烈,很是歡喜,就親自上陣,可也沒能制服這師子驄,心里一個郁悶呀!
這時侍立身旁的武才人卻堅定地說“妾能制服它”,太宗驚訝地看了看這個年輕嫵媚的小才人,詫異地問:“你小小身手怎么去制服這高大威猛的師子驄呢?”
武才人輕松答道:“妾能制之只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鞭之不服,則以鐵錘擊之,再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其喉殺之?!?/p>
太宗聞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對嬌媚的小才人竟有如此氣魄也很是贊賞,可是,隱隱的不安也滋生了:嬌媚下潛藏著的剛烈和狠毒,駕馭一切的野心勃勃,“太白金星,女主武昌”之說又開始在耳畔響起,這樣的一個女人,一旦得寵,我等舍命打下的大唐江山豈不危險?
于是,武才人還是武才人。
手握生殺大權的太宗,提拔一個才人、一個婕妤,無需吹灰之力!
無需吹灰之力的太宗,至于喜歡誰、提拔誰,是由他心情決定的!
太宗認識了武則天,他只是欣賞之、使用之,而不會讓她野心勃勃地真正進入后宮。
認可和欣賞是一回事,作為自己的正式妻妾那又是另一回事。
只是太宗永遠不會想到,武則天沒有爬上他的龍床,幾十年后,卻踏踏實實地坐上李氏江山的龍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