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清政府終于為其閉關鎖國的愚昧統治付出了代價,英國人靠47艘艦船和4000名陸軍就輕松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戰爭從1840年打到1842年,清政府戰敗,史稱“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人本來就是奔著撈好處來的,所以,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割地賠款是避免不了的。1842年8月,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內容是:(1)清政府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并設派領事;(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準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條約對清政府領土主權最大的傷害是割香港島給英國,但是,英國人最想要的地方本來不是香港島而是舟山群島。英國在1840年7月就占領了舟山群島的部分島嶼,并企圖著手建立海軍補給基地,戰爭結束后,中英雙方談判時英國人就提出割讓舟山群島,清政府堅決不同意,雙方談判進入僵局。
清政府認識到舟山群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是非香港所能比的,香港島處于中國南端,雖與東南亞聯系緊密,但是,對當時無視海外貿易的清政府來說無關緊要,并且地處嶺南,”無正面凌辱龍威之嫌“。而舟山群島地處長江出海口附近,向西可直插當時中國最富庶的江浙一帶,向北可直接威脅京畿重地。所以,清政府派出李鴻章為代表與英國人商談,清政府提出給出更多的其它補償,但是,舟山群島絕不割讓。對此,英軍企圖再戰一次,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就范,但是,由于當時英國國內對此發生了強烈爭議,最后,英國人同意放棄舟山群島,只保留香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