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19架ARJ-21客機交付給了江西航空,作為國產支線客機的明星產品,ARJ-21客機一出生就被賦予了更多的希望,作為一款優秀的飛機,氣動外形和動力總成必須匹配得天衣無縫,才能詮釋設計師的初心。
動力總成,嗯,就是發動機,飛機還真就不是栓上發動機就能飛的,那么,ARJ-21為什么要選GE的CF34發動機?長話短說。
天驕航空ARJ-21飛機發動機
對于像ARJ-21這款最大起飛重量在40噸左右,載客量百人以下的支線飛機來說,選擇一款推力適中的發動機不容易,推力大了費油,推力小了機長吐槽,油耗大了航空公司不干,故障率高了機務不干。
全球能造這樣航空發動機的有,羅羅(RR)、普惠(PW)和通用電氣(GE),哦忘說了,還有烏克蘭的馬達西奇以及俄法聯合發動機。
早在2002年ARJ-21項目啟動時,在發動機競標環節就有多家制造商參與,包括羅羅的BR710、普惠的PW800、通用電氣的CF34、還有俄法聯合的SaM146。
灣流G550公務機裝備BR710發動機誕生于1995年
羅羅和普惠的競標發動機,是以大型公務機需求為藍本研發的,羅羅BR710的主要用戶是灣流公務機;普惠PW800也是針對新一代公務機;俄法聯合的SaM146是專為俄羅斯支線客機蘇霍伊SSJ100研發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不少,甚至嚴重影響飛機的出勤率。
蘇霍伊超級SSJ100支線飛機
已經被遺棄的圖334支線客機,該機身是由圖204機身縮短而來。
還有一款發動機沒有參與競標,就是屬于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由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研發D-436三轉子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最早是為圖-334支線飛機設計的,由于種種原因,這款飛機生產了兩架原型機后下馬了,此原型機還曾在2006年參加過珠海航展。
朝鮮航空安-148在大連機場
目前,安-148支線客機在用這款發動機,在中國北京、沈陽、上海能見到朝鮮航空的安-148。
環顧當今世界主流的支線客機,E190、E190E2、CRJ700、CRJ900均使用通用電氣的CF34系列發動機,無論是在翼數量,還是使用小時數,都是名副其實的支線航空動力NO.1!
CF34發動機在747試車平臺上
今年恰逢GE航空走過百年征程,從1919年GE的渦輪增壓器,第一次把飛機推上三萬英尺的高度開始,GE橫空出世的J47、J79、F101、F100等多款發動機叱咤風云。
上世紀五十年代GE的廣告,制造了美國第一臺噴氣發動機。
上世紀70年代,GE航空集團憑借CF6大型發動機技術進軍民用航空市場,當時能想到的寬體機,都有CF6發動機的勾選項。一代代神級發動機應運而生,CF34、GE90、GEnx、GE9X以及由GE和賽峰合資研發制造的CFM56和LEAP發動機均享譽盛名。
GE最新款發動機,777X定制的GE9X發動機
面對中國航空市場強勁的需求,GE自然不能放任這個難得的機遇。經過多輪投標后,CF34-10A發動機力成為ARJ-21新支線飛機的唯一動力裝置,而且專門調校了性能,最大推力1.8萬磅,巡航小時油耗650公斤,能勝任中國西南地區的高溫、高海拔機場的苛刻標準,以及航空公司的成本要求。
CF34-10A中標ARJ-21并不是信手拈來,CF34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源自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TF34-GE-100發動機,設計之初就強調易維護性及部件單元化,大名鼎鼎的A-10“雷電”攻擊機,S-3A反潛機都是標配這款發動機。
A-10攻擊機出勤率,就靠這兩臺皮實耐用的TF34發動機,不然的話,機頭那門GUA-8轉輪神炮早就把自己干趴下好幾回了。
在TF34基礎上,CF34增加了民用標準的改進,諸如,采用凱夫拉增強風扇包容環,加裝陶瓷隔熱層等。
龐巴迪CRJ200的CF34-8發動機
1992年,漢莎航空訂購的首批龐巴迪CRJ-100支線飛機,采用了CF34-3A1發動機。
1996年,增大推力的CF34-3B1發動機裝備龐巴迪CRJ-200;之后,GE航空研發了4款適合頻繁起降和快速往返的CF34-8發動機,成為龐巴迪CRJ700、CRJ900和巴航工業E170的首選動力。
巴航工業E190的CF34-10E發動機
CF34-10是家族新成員,共有兩種型別,即CF34-10E和CF34-10A。
-10E是為100座級飛機設計的,擁有2萬磅推力,裝備巴航工業E190和E195。
-10A是為ARJ-21定制的,基于GE航空最新技術和GE航空發動機系列產品的使用經驗,其中關鍵技術包括:新的寬弦風扇葉片,提高了抗外來物損傷的容限,三位設計的壓氣機葉片,提高氣動效率防止喘振等技術。-10A的推力能滿足ARJ-21全系列型號的載荷要求,尤其是在中國西南高溫、高原地區運行。
目前,由CF34-10A提供動力的ARJ21,正在不斷地交付國內航空公司,在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上,GE航空集團與中國商飛簽署了105架ARJ21飛機的CF34-10A發動機采購意向,這些飛機來自國航、南航、東航采購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