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地上,如果說到最為富裕的村莊,恐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江蘇華西村了,但如果要問中華名人第一村,相信很多人還不甚了了,他就是位于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的裴柏村。
問題是,能夠稱得上是中國名人第一村,裴柏村究竟有什么令人驚奇的地方呢?
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一系列數據中得到直觀的印象: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杰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余人。”
《裴世族譜》中有著更為詳細的記載:“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氏家族的興盛,貫穿于整個大唐的始終,后人評價:“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宋代大文豪歐陽修也不由贊嘆說:“宰相世系以裴為首,豈不盛哉!”這一點也得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認同,他在觀看了裴氏輝煌的過往時曾感慨道:“觀裴氏之興,唐存亡亦略可見矣”。
那么,這樣一個顯赫的世家大族,其來源又是一個什么狀況呢?原來聞喜裴氏,在歷史上又被稱作為河東裴氏,其始祖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以“裴”為姓。后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
從裴氏光輝的歷程上看,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一個家族能夠如此顯赫,雖然山東的孔子后裔歷經千年而薪火相傳,他們主要得益于封建帝王的恩賞,同時他們的爵位也只是一種榮譽性質的象征,這一點和裴氏家族難以相提并論。
其實梳理裴氏家族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家訓上面。觀看裴氏家族的家訓要求,他們的后世子孫必須要“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言下之意,一定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且家規規定,如果子孫考不中秀才,絕對不能進家族中的宗祠。
除此之外,他們的家族大門門匾上,掛有“耕讀傳家”的字樣,由此告誡后世子孫,讀書做官是人生的要務,但要記得自己的人生出發點是從農桑開始,不忘初衷,方能始終。
即使在歷史的今天,我們觀看裴氏家族培養子孫后代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他們的家訓家規,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