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漢服大熱,街頭也經常可以看到穿著各式漢服的同袍,更勿論大大小小的漫展和各地的漢服文化活動。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們應該了解的漢服那些事兒。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歷五千年華夏文明而服制繁多。漢服采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十部分。
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款式有曲裾、襖裙、褙(bei四聲)子、襦裙、圓領袍、道袍、短褐、直裾、朱子深衣、披風等。
漢服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都是是秦漢常見的男女服飾。
漢代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因為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并合禮得多。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現多穿于較為隆重莊重的場合。
如夢霓裳家的曲裾深衣 西關月
東漢末至魏晉,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興。襦裙以領子之分有交領襦裙、齊胸襦裙、坦領半臂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將襦裙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按是否夾里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于衫,復襦則近于襖;以罩衫袖子長度還有對襟半臂襦裙
交領襦裙,上襦為交領,可分為男式交領襦裙、女式交領襦裙。
漢服圈的老大哥:重回漢唐家的魏晉風交領齊腰襦裙 此答
漢尚華蓮家的交領齊腰襦裙 如音姬(超級喜歡這套啊)
齊胸襦裙,裙腰束的非常高的一種襦裙,流行于五代隋唐時期。
鐘靈家的對襟齊胸襦裙 般若
半臂襦裙, 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長袖與裲襠之間,故稱為半臂。
銜泥小筑家的半臂對襟高腰襦裙 醉花溪紅顏
十三余小豆蔻家的半壁對襟高腰襦裙 昭姬
坦領襦裙,坦領,又稱U領。現代漢服半臂中的一種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出的一種短外衣。
都城南莊家的坦領齊腰漢服 長歌賦
鹿韻記家的坦領半臂襦裙 山吹
褙子,是從隋唐時期的“半臂”演變來的,是宋朝到明朝時期女子的常用服飾。
織羽集家的對襟短褙子
京渝堂家的對襟長褙子
襖裙,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是明朝女子著裝的基本款式。外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緣邊,領子加護領。下裙多配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襖衫長度有長有短,有交領、豎領、方領、對衿等。此外,明代的女襖衫和男襖衫一樣,也有直袖和箭袖。
藩屬國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樣式。
漢衣晟道家的琵琶袖立領襖裙 庭前裙
十三余 小豆蔻家的交領襖漸變裙 東籬
圓領袍,圓領子的窄袖袍,最初為直袖或者箭袖 ,并且作為常服穿著。到了宋明 ,則發展成為了禮服,官員也穿著較多。形制也發展成了大袖,并有樸子或者各種莽、麒麟等紋樣。
漢尚華蓮家新出的知否合作款圓領袍
如夢霓裳家的圓領袍 應天長
道袍,是源于明代一種服飾。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后演變為道教服飾。所以道袍不是道教的專屬啦。
沒錯,就是課本上的古代詩人爆款
短褐,粗布中衣 ,外穿,方便活動,做勞動服裝或軍服(作訓服)穿著,多是布衣百姓、武者所穿。
流煙昔冷家的短褐 凌川
朱子深衣,漢服中深衣的一種。
如夢霓裳家的直裾朱子深衣 青玉案
披風,虛設兩袖,盛行于明清時期。
十三余 小豆蔻家的大袖衫披風 東籬
漢服歷久彌新,現市場大量漢服多多少少還是以改良式為主。此外還有一種服飾名為漢元素服裝,以漢服飾元素為賣點,是囊中羞澀又熱愛漢服的朋友們的福音。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
這里一定要提一下漢服圈的年會——西塘漢服文化周。超級熱鬧,簡直是同袍的天堂,絕對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呀!
2018年西塘漢服文化周
看完全文,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每張圖片都加了備注,其中有大量不錯的漢服店哦,簡直是入坑必逛呀。沒注意到的朋友不妨再翻一下圖文哦,值得收藏哦。
悄咪咪的說,重回漢唐家的宮寒小哥哥和如夢霓裳家的風叔真的超帥,超喜歡嬌嬌和小豆蔻兒家的改良漢服,超日常,入坑之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