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
毛澤東連續幾天
將自己關在延安一間窯洞中
廢寢忘食地創作著
八天九夜過去
一部五萬余字的曠世名著誕生
它就是《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是為解決什么問題而創作的?
01
85年前
華北、華東、華南大片國土淪喪
全國上下被悲觀情緒籠罩
邵維正 中共黨史專家
抗戰爆發以后,國內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思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兩種觀點,一種是“亡國論”,一種是“速勝論”。
持“亡國論”觀點的人認為
日本軍隊的戰斗力非常強
武器裝備也遠比中國先進
我們并非日本的對手
而當中國軍隊先后取得平型關大捷
臺兒莊大捷后
一些人產生了盲目樂觀的輕敵思想
“速勝論”興盛一時
直到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外國援助尚未有實質進展時
“再戰必亡” 的“亡國論”再次甚囂塵上
此時
中國人民迫切需要:
廓清思想上的迷霧
尋找正確的
引導抗日戰爭走向勝利的理論
02
為堅定全國抗戰的信心
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論調
毛澤東奮筆疾書
撰寫出《論持久戰》
文中綜合分析中日國情
明確指出:
“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
而不屬于日本”
科學地預見
戰爭將經過三個階段:
戰略防御 戰略相持 戰略反攻
其中
戰略相持階段的時間相當長
遇到的困難也將最多
然而卻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
《論持久戰》中還強調:
“兵民是勝利之本?!?/p>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p>
03
歷史的發展證明
《論持久戰》中所做的分析和結論
完全正確
1938年10月
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后
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
中國抗日戰爭逐漸轉入
戰略相持階段
《論持久戰》的神奇偉大之處在于
它超前于戰爭進程
深刻揭示
中華民族外御強敵的勝戰之道
即使日本人仔細研讀
也難以改變失敗的結局
曾任日軍大本營參謀的山崎重三郎在
《毛澤東游擊戰略把百萬帝國陸軍弄得團團轉》
一文中提到:
“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堪稱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游擊戰。它是一種全民總動員的攻勢戰略?!?/p>
中國共產黨領導指揮人民軍隊
為持久抗戰謀篇布局
開辟廣大敵后戰場
為充分發揮中國的戰略優勢
創造條件
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所說:
“只要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能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人民戰爭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代表著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
秉持民族大義
肩負歷史重任
以自己的政治主張、鋼鐵意志和模范行動
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成為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
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本文綜合來源:“共產黨員”公眾號、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