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如何賦能文化媒體發展?8月18日,中國廣電算力賦能文化媒體發展分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提出了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的新方案、新思路。
目前,我國沉浸式體驗項目數量超過1500種,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國自主IP的沉浸式展演進入群體綻放的時期,以密室和劇本殺為代表的沉浸式文化娛樂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產業,沉浸式體驗幾乎覆蓋了我國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的大部分領域,并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標志著我國沉浸式產業以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成為全球沉浸式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
論壇展示現場。
寧夏也大力發展沉浸式產業。今年,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漫葡看見賀蘭演藝小鎮火爆異常。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秘書長、博士劉兵說,文化科技融合驅動下,沉浸式產業發展成了產業發展新趨勢。
疫情后我國沉浸式產業發展有了新趨勢。劉兵表示,在北京、上海等地,一批“小而精”的沉浸式體驗項目不斷涌現并開始運營,標志著沉浸式產業開始全面復蘇。一批地方文化特色突出、IP轉化價值高、文化和科技融合緊密、對消費升級和就業增長帶動性強、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新業態和新模式逐步進入運營階段,成為推動地方文旅產業復產振興和消費升級新引擎。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沉浸式文旅產業的“后疫情”時代快速到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步入快速復蘇期,沉浸式文旅體驗的需求將迅速上升。文旅產業由傳統被動式參觀游覽向主動探索式的數字化、體驗化個性化、專業化沉浸式文旅發展,是我國文旅產業發展的必然途徑。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認為,數字化已成為我國文化發展的主動力,結構型貢獻超過三分之一,正從互聯網文化經濟向數字文化經濟躍進。文化在數字經濟中“雙重角色”,從要素層面講是“數字+”,從應用層講是“+數字”。“數字+”文化,重構科技競爭力,文化“+數字”科技矩陣化打造場景聚合化。文化數字化戰略,從要素層可以促進文化數據資產化,從核心層可以促進文化產業數字化,而從應用層講可是文化空間智能化。(寧夏日報記者 喬素華 王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