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1000多家新三板企業的實踐案例,分析出未來想有所作為的新三板企業有以下3種發展路徑:
新三板作為中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資本孵化器,想要有所作為,要學會深耕這個市場,學會產融互動,努力成為新三板各行業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新三板上大多數企業過去幾十年最擅長的是業務經營,而掛牌上市之后要學會插上資本翅膀,讓企業變成產業加資本雙輪驅動的利器,也就是要學會市值管理。
關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首先來看一張圖:
通過上面一些成熟上市企業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短期內看,市值增長靠借殼,五年時間來看,除了借殼外,內生增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更長久地看,借殼、并購、內生增長都很重要。
而中小企業市值管理有別于成熟上市公司,新三板企業市值管理其實是一整套體系,無論企業做什么,都是圍繞讓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有更好表現,讓企業內在價值在資本市場的更加凸顯(市值更高)而努力。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究竟該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呢?我們建議新三板上的中小企業要學會陽光化的長期市值管理,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給大家分享一個近兩年落地的實踐公式,如圖所示。
從公式角度講,市值等于利潤乘以市盈率,但市值和利潤之間并不是完全正相關。企業往往對產業運作端的如何提高利潤比較熟悉,但對資本運作端的市盈率卻不知所措。什么是市盈率?很多人認為市盈率就是股價和每股收益之間的關系。洞見資本認為,市盈率本質是投資人和資本市場對于公司利潤以及利潤成長的預期和期望。既然是預期和期望,如果主動去影響,就叫做管理,如果被動受影響,那就是坐以待斃。影響市盈率的因素主要有四個:
第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如何完善股東結構,俗稱巴菲特效應。簡單說,就是一個企業,股東結構里面有沒有像巴菲特這樣的知名的投資人。很可惜大量的新三板企業,股東結構都是董事長、董事長夫人、董事長弟弟,沒有幾個知名的投資機構來站臺。
第二個是主題定位,簡單說,就是公司在資本市場里面想用資本市場的語言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和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公司到底能夠給客戶用資本市場的語言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
第三個,股市周期,比方說,到底是牛市的時候來給高管做股權激勵,還是熊市的時候做股權激勵?什么時候做大股東的增持,大股東的減持?包括并購與被并購,同樣可以很好的結合股市的周期來運作。
最后一個要素,4R關系管理。我們需要投資者關系管理、分析師關系管理,甚至我們需要監管機構的關系管理,當然我們也需要媒體、媒介的關系管理。新三板的投資者,和A股的投資者是不一樣的,只有二十多萬。學會經常的和市場發生互動,向資本市場表達公司戰略規劃,表達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定位。
市值管理應該是價值塑造→價值描述→價值傳播→價值實現→價值塑造的一種良性循環,一種持續的過程。針對企業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分享給大家可以立刻實施的10條建議,希望企業家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新三板企業根據發展規劃設計一個完善的成長故事,將公司的商業模式、成長路徑、未來發展目標等用資本市場語言設計好。
引入合適的做市商,合適的做市商通過做市交易對于公司在二級市場建立感知和發聲都有一定促進作用,為未來進入創新層打好基礎。
尤其是知名的股權投資機構來實現你的股東結構調整,提升股東品牌形象,制造“巴菲特效應”。
打造核心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激勵現有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奠定且吸引中長期發展的人才基礎。
這是一個系統且逐步完善提升的工作,包括:投資者關關系管理、分析師關系管理、政府關系管理、員工關系管理等。
并逐步實施打通產業鏈。對行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并購重組,以實現產業效率系統提升,達到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在周期里進行價值實現,如融資、套現、股權激勵等。在行業周期波峰時可以適當對外進行融資,在行業周期波谷的時候可以股權激勵、或考慮資產重組整合等。
通過多形式路演在市場中適當發聲,提升市場知名度并建立和維護各種關系。
如強化董秘辦,培養優秀董秘、財務總監等。
根據公司的整體發展路徑設計未來長期資本運作規劃地圖,例如做市、轉板、多市場上市、私有化等。
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已愈萬家,要想從中突圍就得不斷尋求企業的發展之路。企業擴張通常有內部擴張和并購發展兩種選擇,內部擴張相對緩慢,需要慢慢積累,而通過并購發展則要迅速的多。并購可以對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價值。
從產業整合角度來說,新三板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選擇并購還是被并購,取決于公司戰略規劃和市場定位。如果企業有實力,有決心,可以選擇并購整合戰略,迅速做大做強;如果企業發展前景不是特別明朗,被并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并購是一種風險很高的商業資產運作行為,操作得當可能會極大提升資產質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操作不當則會使當事人陷入泥潭而難以自拔。因此,公司在決定采取并購策略進行擴張之前,一定要經過審慎的判斷和嚴密的論證。
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掛牌公司逐漸成為常態,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上市公司并購三板企業的主要特點,便于有被并購需求的企業參考。
1)收購以100%股權收購為主,且可多次收購,即先收購51%的股權實現控股,然后再收購剩余股權;
2)支付方式以股份支付和現金結合為主;
3)掛牌企業股東多進行了業績承諾;
4)并購以同行業產業整合為主;
5)收購標的大部分是掛牌企業,也有少數是掛牌企業全資子公司的股權;
6)多數掛牌企業在掛牌一年內就被上市公司收購。
對掛牌新三板公司最具吸引力的發展路徑,就是努力發展壯大,爭取轉板IPO,跨入新的市場板塊。因為就目前各交易市場情況來看,新三板在流動性、融資能力等方面的表現確實不如主板和創業板,導致新三板企業估值普遍較低,而高估值恰恰是優質企業的渴求。
對于新三板企業來說,因為已經進行了規范,所以再次轉報IPO時間上會略有優勢。
新三板企業轉報IPO的流程:
董事會、股東會決議IPO,聘請中介機構
中介機構盡職調查與上市輔導
證監會派出機構輔導驗收
制作申報材料,向證監會提交IPO申報
證監會初審,公司在股轉公司暫停轉讓
通過證監會發審會審核,在股轉公司摘牌
另外,擬轉板申報IPO的企業有幾點注意事項需要重點關注:
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要求擬上市企業主要經營一種業務,而股轉公司業務規則僅要求擬掛牌企業業務明確且具有持續經營能力。這樣一來,某些符合新三板業務資質要求的掛牌要求并不見得會符合創業板業務資質要求。例如某擬IPO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經營A、B、C三種,且三種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0%、40%和20%,這種情況在新三板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沖刺創業板,那就麻煩了:很明顯,這不是主要經營一種業務。
除了主營業務要求,管理辦法還要求擬上市企業最近兩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而如果是沖刺中小板或主板,要求的則是最近三年沒有以上變化。
管理辦法還要求擬上市企業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依法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審計委員會制度,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注意,譬如擬IPO企業的經營業績不能對稅收優惠有重大依賴、不能對單一客戶有重大依賴,近三年內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等等。